△以上為廣告信息
近日,在迤那鎮千余畝蘋果種植基地,一場關乎豐收的“精準博弈” 正在上演。200余名務工群眾手持剪刀穿梭林間,“咔嚓” 聲此起彼伏,熟練地進行著疏果作業。
務工群眾正在疏果(彭凱 攝)
“疏果的時候,要注意留住中心果,將旁邊的多余小果剪掉。弱枝果要舍得剪。” 果園內,威寧產投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迤那基地技術負責人靳小崗一邊現場示范,一邊向務工群眾傳授疏果訣竅。他托起一串幼果進一步解釋:“每根枝條間隔20-25厘米保留一枚優質幼果,多一顆搶養分,少一顆虧產量。”
疏果不僅是技術活,更是當地群眾的“致富鑰匙” 。“我在基地干了好幾年,保底工資一天80元,加上計量收入,每月能掙3000多元。” 果園深處,正在忙活中的務工群眾陶竹姐向記者細數起基地務工的好處。
務工群眾正在疏果(彭凱 攝)
像陶竹姐這樣在威寧產投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迤那蘋果種植基地的“產業群眾”,每天有200人左右。“僅疏果期間,基地的用工量就有4000人次以上,按照每畝地全年用工16人次計算,種植面積1628畝的蘋果種植基地,全年用工需求在26000人次以上。”靳小崗說。
作為威寧4個萬畝以上的蘋果生產優勢區域的迤那鎮,蘋果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主引擎”。2024年該基地產出優質蘋果4600噸,市場均價在6000元每噸左右,產值超2700萬元。而1628畝標準化果園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也帶動迤那鎮超千余農戶參與種植,全鎮蘋果種植面積達14000畝,戶均年增收超萬元。
務工群眾正在疏果(彭凱 攝)
與此同時,威寧產投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還在迤那鎮、牛棚鎮、中水鎮、觀風海鎮建設了7個蘋果種植基地,其中6個基地已掛果產生效益,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群眾增收致富。
“從管護到采摘,基地里工作不斷檔,我們就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錢賺,學會技術還能自己跟著種。”陶竹姐說。
威寧產投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蘋果基地一角(岳剛 攝)
在威寧的水果產業版圖上,迤那鎮的萬畝蘋果是“陽光小甜心”的核心產區之一,但“天生好物”的“陽光威寧·浪漫草海”遠不僅如此。近年來,威寧著力構建了“5+2”產業發展體系(馬鈴薯、蔬菜、烤煙、蘋果、養牛五大主導產業和火腿、蕎麥兩大特色產業),以蘋果為主的高原山地精品水果產業,逐步實現了產業規模化、市場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品牌價值為12.50億元的高原“陽光小甜心”蘋果、遍布全域的瑪瑙紅櫻桃、聲名遠揚的“海田軟籽石榴”,以及四季不斷、種類繁多的柑橘、蜜柚、蜜桃等等,匯聚成高原特色水果產業的宏偉版圖,讓曾經的荒坡變身成山地的“立體聚寶盆”。
威寧產投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蘋果基地一角(岳剛 攝)
據威寧農業部門統計,截至2024年底,威寧全縣各類水果種植面積超過24萬畝,其中威寧蘋果掛果面積穩定在15萬畝左右。
暮色漸濃,疏果群眾踏上歸途,枝頭留存的幼果在晚霞中汲取養分,悄然生長。在烏蒙山區,這些被匠心守護的高原“陽光小甜心”,正以累累碩果,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動人答卷。
威寧融媒記者 彭 凱祖海雪岳 剛
編輯:馬召鳳 ▏責編:陳武帥 ▏編審:何 歡
終審:趙 杰 ▏監制:馬勛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