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6日,距離香港回歸僅剩半個月。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處正沉浸在即將完成歷史性任務的喜悅中,但一個緊急電話打破了這份平靜。
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王英凡給首席代表陳佐洱下達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新任務:必須在一周之內與英方談妥解放軍駐港先頭部隊提前入港的問題。
這個突如其來的任務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隱患?
香港防務的關鍵
當時我方已經派出196名技術和后勤人員進駐香港,為回歸工作做準備,但這些人員都是不帶武器的,無法承擔真正的防務職責。
按照原定計劃,解放軍駐港部隊要在7月1日零時才能正式進港,而英軍則在此時撤離。這就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
解放軍部隊從邊境出發,到完全進駐各個營地,至少需要兩到三個小時。這意味著香港將在這段時間內處于防務真空狀態。
這個時間節點恰恰是最敏感的,因為這段時間,中英兩國領導人和香港各界代表都將聚集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參加歷史性的政權交接儀式。
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任何安全問題,后果都將是災難性的。
要知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僅有大量的金融機構和重要設施需要保護,還聚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在這種萬眾矚目的時刻,安全工作容不得半點閃失。
歸前最后一場談判
在接到讓解放軍提前入港的緊急任務后,陳佐洱和談判小組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當天晚上,專家們就聚在一起連夜研究談判方案,第二天一早就火速與英方展開談判。
一開始,英方的態度異常強硬,他們堅決反對在英方管轄的最后幾個小時內讓荷槍實彈的中國軍隊進駐香港。這種態度其實不難理解,畢竟這關系到他們的面子問題。
第一天的談判可以說是劍拔弩張。中方代表反復強調防務真空可能帶來的風險,詳細分析了各種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但英方就是不為所動。最后,雙方不歡而散。
但陳佐洱和談判團隊并沒有氣餒。他們知道,這場談判不僅關系到香港回歸的順利進行,更關系到幾百萬香港市民的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
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雙方開始就具體細節展開討論。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提前入港的解放軍人數問題。這個數字既不能太少,以免無法確保安全,也不能太多,以免引起英方的過度反應。
中央給出的底線是不少于500人。在反復權衡后,陳佐洱想到了一個巧妙的主意。
他注意到9這個數字在西方文化中有特殊含義,于是靈機一動,提出了一個看似隨意實則精心設計的數字:509人。
他們看到中方確實是在認真考慮問題,而不是在無理取鬧,態度也隨之軟化。最終,經過5天的艱苦談判,雙方達成了一致。
最后的八分鐘
1997年6月30日,中國解放軍先頭部隊從深圳出發,向黃岡口岸進發。
這支隊伍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入港、部署的任務。每一分每一秒都計算得清清楚楚。
僅僅20分鐘,第一輛軍車就穿過生鎮黃岡口岸,到達香港落馬洲海關北側。海關人員早已準備就緒,迅速為先頭部隊辦理入關手續。
到了11點52分,夜色中的威爾士軍營開始了最后的交接儀式。兩名解放軍戰士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軍營大門口的哨位。他們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鄭重,因為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換崗,更是主權回歸的象征。
23點58分,雙方隊長在預定位置會面,隨著最后的交接程序完成,香港的防務正式易手。
這也為香港的平穩過渡畫上了完美的句點,那一刻,新的歷史篇章也正式開啟,香港迎來了嶄新的未來!
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又有何感想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