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一年一度的“升學大戰(zhàn)”再次打響!
在爬藤這件事上,北京公立國際部一直是公認的強者。
就拿今年來說,北京斬獲藤校50余枚offer,公立校占了7成之多。
整體表現(xiàn)這么牛,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首先,生源質量相對齊整。
公立國際部主力軍大都經(jīng)過中考淬煉,擁有體制內長期打磨出來的學習習慣和知識基礎。身邊的小伙伴學業(yè)水平在線,孩子想不進步都難。
其次,課程扎實又獨特。
以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國際部為例,他們借鑒國際課程的優(yōu)勢,與傳統(tǒng)教學巧妙融合,獨創(chuàng)出西山特色的課程體系。其中,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中外融合課程,課程建設成果獲得區(qū)級一、二等獎,全部學科被評為海淀區(qū)普通高中特色課程,中外融合數(shù)學課還獲得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課程認定。
第三,超高的教育性價比吸引了不少家長關注。
如今經(jīng)濟形勢不太明朗,不管是中產(chǎn)家庭,還是高凈值家庭,在做教育規(guī)劃的時候都更加謹慎務實。公立國際部費用相對劃算,升學出口也不錯,基本能滿足大多數(shù)家長既要又要的需求。
順便提醒一句,錯過了上一輪國際部“簽約”的家庭別太著急。二模后會有機會,中考出分當天中午還會有。建議正在考慮轉軌國際教育的家長,趁著5月校園開放日,去瞧瞧這些優(yōu)質公立國際部的真實樣子。
提醒大家,已經(jīng)報名預約5月18開放日并收到短信確認通知的家長,8:10分開始入場,8:30-9:00有精彩的學生話劇展演~
在北京20余所公立國際部里,西山不僅憑借課程實力出圈,更在教育理念上藏著“獨家心法”——
在這里,孩子被親切地稱作“西山花兒”,老師則是守護他們的“西山園丁”。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園丁不會預設每朵花何時綻放、長成何種模樣,而只會專注地澆水施肥。
當教育不再用模具修剪生命,一朵朵西山花兒在這片傳承了人大附中基因的土壤里,盛放出獨一無二的美好模樣。
01
把熱愛“玩出花”
齊同學對航天是真的熱愛。
前腳剛捧回ISSDC全球總冠軍,后腳就創(chuàng)建了ISSDC社團。
作為隊長,他帶著隊員從零開始設計太空城市方案,一路過關斬將。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他們和30多個國家的隊伍同臺競技,最終捧回了西山AP項目首個國際冠軍。
翻開他的“天方夜譚”筆記本,火箭設計、太空城市規(guī)劃、航天器構思密密麻麻記滿了每一頁。
張同學則癡迷昆蟲。
來到西山后,他成立了兩爬昆蟲社。每月在社團講課,隔兩三個月就辦一場校內爬寵展覽,邀請同學們把自己養(yǎng)的寵物帶來分享,還帶著大家去野外收集樣本。
這個把“玩蟲子”變成專業(yè)的少年自豪地說:“從始至終都是‘蟲’,我呈現(xiàn)的都是真實的自己。”
他們的故事,恰恰印證了留學申請的核心邏輯——
比起碎片化成績、獎項和活動的堆砌,大學想看到的,是一個在熱愛里扎根的獨特的人。
當齊同學的火箭圖紙變成國際賽事方案,當張同學的昆蟲社走向野外科研,他們的背后是西山給的自由生長空間。
這種不設限的包容環(huán)境,讓西山花兒們不僅會讀書,更清楚自己喜歡什么、想成為什么。
在日復一日的熱愛里,他們把興趣、天賦搞到極致,把學習的體驗感和成就感拉滿,也嘗到了“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02
解題不如破題
來西山前,蘇同學總被 “標準答案” 捆住手腳。
直到加入PBL項目,開發(fā)一個具有貨幣兌換功能的會計APP,她才意識到,“標準答案也可以是我編寫的。”
蘇同學至今記得,為了修復運行bug,她盯著屏幕逐行排查,光是檢查數(shù)據(jù)就要花上兩三個小時。
“煎熬”過后是喜悅。她笑著說:“編程曾是我最害怕的學科,現(xiàn)在卻成了我的驕傲。”
在“做中學”的過程中,批判性思維也在一次次的試錯中被摔打出來。就像蘇同學說的,“原來學習不是等著老師給答案,而是像闖關一樣自己找解法。”
這種“自己找解法”的思維,在西山早已成為常態(tài)。
作為北京最早深耕PBL的學校之一,西山從2014年起搭建了覆蓋三大領域的PBL課程群,開發(fā)了80多個基于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輔助課程子項目。
《指向高質量教育習題的高中項目式學習課程群建設》獲得海淀區(qū)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優(yōu)秀成果評選一等獎、市級二等獎。
學生成果不少已經(jīng)“落地開花”:有的發(fā)表論文,有的獲得發(fā)明專利認證,還有的在國際競賽中拿到金獎。
如果說PBL是動手實踐,AP Seminar則是思維的深度訓練。
陳同學至今覺得幸運:“問了一圈,很多學校國際部都沒開這門課。”
在Mr. Gibbens的課堂上,選題和研究方式都是一對一聊出來的。小班教學的高效,讓她很早就摸清了學術研究的門道。
黃同學也談起AP Seminar帶來的“蛻變”。
這門課教會他“像研究者一樣思考”。“我們不僅要完成研究項目,還要學寫學術論文。這個過程雖然充滿挑戰(zhàn),卻實實在在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在西山,PBL和AP Seminar像是雙螺旋——前者讓知識在實踐中“活”起來,后者讓思維在研究中“深”下去。
每個學生都在真實的探索中回答同一個問題:“我該如何借助所學,去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這種對接現(xiàn)實需求的成長,或許正是西山課程打動人的地方——它不塑造“解題者”,而是培養(yǎng)“破題人”。
03
每個孩子都被看見
食堂門口,穿著小熊玩偶服的心理社同學張開雙臂,給每個路過的同學送上擁抱。大家笑著抱在一起,溫暖的感覺一下子涌了上來。
這場Free Hug活動的組織者陳同學總說,來到西山是一種幸運。
從體育部副部長到AP項目學生會主席,從創(chuàng)辦網(wǎng)球社到當選心理社社長,身兼數(shù)職的她笑著說,自己從 ENFP變成ENTJ,領導能力都是在組織和策劃各種活動時練出來的。
在西山,“多元發(fā)展” 不是口號,而是各種看得見的選擇。
齊同學表示,西山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資源豐富。
劉同學深以為然:“學校像是橋梁和跳板,提供各種平臺和資源,引導我們感受多元的文化和世界。”
盧同學最喜歡這里的自由感。“沒人告訴我該走哪條路,而是讓我在AP課程、社團活動中自己試錯,慢慢長出規(guī)劃未來的勇氣。”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董同學的那份真實。“我沒有為了申請一個好大學變得不像我自己。”
陳同學總結道:“因為人少,每個人的想法都會被接住,分配給每個人的資源和機會也會更多。”
這種“做自己”的底氣,加上“被看見”的溫暖,讓20多人的小班成了真正的成長共同體。
講真,西山國際部實行小班教學,外教可以記住每個學生的需求,彼此的關系也會更親密一些。
Mr. Reuben會在午休時專門答疑。
丁同學放學后對著物理題發(fā)愁,Ms. Nahid笑著走來:“還沒弄懂?我再給你講一遍。”
蘇同學做PBL項目卡殼時,Ms. Eram 特意準備了冰淇淋和小禮物:“放松一下,問題會解決的。”
陳同學總在五層電梯口撞見剛下課從四層上來的Mr. Gibbens,幾句簡單交流就能解決一個小問題。而她拒絕伯克利,選擇南加大的決定,則源自Mr. Mathias的那句“Go skills”。
在西山,成長沒有標準模板,有的只是每個孩子獨特的生長節(jié)拍。
無論是Free Hug的擁抱,電梯口的點撥,還是放學后教室依然亮著的燈光,或者遞過來的一支冰淇淋……這些細碎的溫暖,最終拼出了校長劉彥憧憬的教育模樣: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讓心靈成長,真正實現(xiàn)人的幸福。
04
西山的加工增值力有多猛?
2025屆西山花兒再創(chuàng)佳績,高三89名畢業(yè)生,679份offer,人均8個——這組2025年的數(shù)據(jù),印證了學生多元發(fā)展的可能,也讓西山的加工增值力廣受關注。
美國前50offer總數(shù)208枚,40%沖進Top30,包括西北大學卡塔爾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范德堡大學、南加大、紐約大學、佛羅里達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UCSD分校等知名學校。
藝術類院校申請同樣捷報頻傳,offer包括帕森斯設計學院、普瑞特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等全球頂級藝術院校。
加拿大方向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英國方向的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無條件錄取)、曼徹斯特大學、華威大學和杜倫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等世界名校也都向西山學子發(fā)出邀請。
本屆學生在日本和香港方向也收獲不錯成績,獲得早稻田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offer。
藏在這份全面開花的錄取數(shù)據(jù)背后的,除了西山教育培養(yǎng)多元化人才的卓越實力,還有一張織了十余年的國際教育資源網(wǎng)。
據(jù)了解,西山與全球32所學校建立了友好關系,其中與Tabor Academy(泰伯學校)自2013年開展合作辦學,至今已經(jīng)12年。雙方在師資培訓、學生交換游學、課程資源開發(fā)等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
美國友好合作學校泰伯學院教師到訪
過去一學年,西山成功舉辦超過25場海外名校招生官見面會,打破線上信息壁壘,實現(xiàn)學生與招生官的零距離對話。劍橋大學、巴黎政治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招生官接連到訪,涵蓋綜合大學、文理學院、藝術院校等全領域升學賽道,彰顯西山與國際教育界的深度聯(lián)結。
劍橋大學招生官到訪
作為人大附中集團校的一員,西山始終致力于做人大附中的未來學校。
這里不僅是SAGE(國際教育合作聯(lián)盟)的發(fā)起校之一,連續(xù)舉辦了七屆1對1未來學習國際交流論壇,學校更在2024年承辦“G20基礎教育對話”會議,聚焦“數(shù)字技術賦能未來學校”主題,和來自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意大利、美國等G20成員的教育專家共同探討教育的“未來模樣”。
這種源自人大附中的創(chuàng)新基因,也讓小而精的西山國際部被譽為中外課程合作項目的文理學院,更讓AP項目成為北京家長口中最具加工增值力的項目之一。
當加工增值力不只是升學數(shù)據(jù)的攀升,而是每朵西山花兒綻放出獨特的光彩,那么在西山讀書,就真的成了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歡迎關注人大附中西山學校5月18日高中校園開放日
編輯 | 京教君
素材來源 |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xiàn)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