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吭哧有力
重病老人被抬到銀行取款,最后倒在銀行門口,再也沒有睜開眼……
到底是家屬故意碰瓷還是銀行工作人員失職?
關鍵在于銀行工作人員是否明知老人病重執意要求本人前來辦理取款。
而針對這個關鍵點,銀行方和老人家屬各執一詞。
涉事銀行的副行長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
1、老人女兒陳某未告知老人身體情況;
2、網點告知可以上門服務,也可直接將錢打到醫院,陳某未表態;
3、網點告知可將老人帶回休息,由老人女兒留下辦理,被拒絕。
而且就之前知情人透露的消息,老人讓女兒帶著身份證、存折去取錢,不知道是老人說錯了,還是女兒記錯了,三次輸入密碼錯誤,導致賬號被鎖了。
在不知道老人身體狀況的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要求存折本人人臉識別解鎖賬戶,也是無可厚非。
按著副行長的說法,老人家屬首先隱瞞老人病重情況,后來抬著老人到銀行取款,不顧銀行提出上門服務或者打款醫院的提議,執意拖著病重老人在銀行辦理業務,很明顯是去世老人的家屬問題更大,甚至有“碰瓷”的傾向在里面。
然而,老人家屬卻不認可副行長的說法。
老人侄子彭先生說:“談了一下午,沒看到監控。可以說我們碰瓷,我們要求查看監控,證明我們的說法。”
看起來老人家屬底氣很足,說的也在理,孰是孰非監控自然能給出答案。
彭先生表示,老人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偏癱多年,糖尿病也很嚴重,一只腳因糖尿病而截肢,另一條腿前不久摔骨折,在當地醫院治療效果也不好,所以辦理了出院。
事發當天急等著轉入一家著名骨科醫院治療,“取的是我姑父十多年前去世留下的錢,我的表妹陳某常年照顧老人,經濟情況不好,但凡手里有錢,不會這樣做。”彭先生說。
并且,老人家屬十分堅定地表示,當時明確告訴了工作人員,老人病情重,不方便到場。只是沒具體告訴詳細的糖尿病、偏癱、骨折這些病癥。
彭先生說,表妹就是個農村婦女,當時沒有詳細補充病情,也沒有問解決辦法,就按工作人員的要求回家把老人推到了現場。
“老人長期偏癱,只能搖頭點頭回應別人,人臉識別失敗了,就現場擱置了。”
銀行當時也說有上門服務,只是讓家屬去醫院開具情況說明,可以把錢打給醫院。
但因為老人當時已經辦理了出院,還沒有在骨科醫院辦理住院,開不了情況說明。
從下午4點一直到銀行下班了也沒有取出錢來,后來老人去世了,家屬準備先為老人辦后事,再處理取款的事,“是工作人員說馬上就好、馬上就好,到晚上10點多把錢取了出來。”彭先生說。
經法警確認,老人是突發疾病死亡,心源性猝死。
老人家屬表示,他們不知道帶老人去銀行會導致老人去世,如果說他們碰瓷,警方也在現場,他們申請查看監控來證明清白。
賠償金額曝光:
5月16日,老人侄子彭先生透露,家屬已經和銀行方和解。
最后的結果是:銀行負責老人的喪葬費用,并且以慰問金的形式向家屬支付10萬元。
事情發展到這里,其實很多事情已經很明了了。
如果銀行方堅持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完全不必負責喪葬費和10萬元,所謂的“慰問金”不過是一塊遮羞布罷了。
就像彭先生說的,他們也不是很在乎這個說法,賠償到位了就可以。
但網友卻對此有很大意見,認為銀行方如此行是“助紂為虐”,以后會吸引更多人來“碰瓷”。
寫在最后:
小編認為,農行那么大的企業,出于各方面考慮同意掏錢和解,必然有他們的深意在里面。
首先,這事鬧下去影響太壞,對公司造成的損失肯定遠不止10萬。
其次,銀行必然是有失職的責任,否則完全可以公布監控視頻來堵住悠悠眾口。
用最小的代價及時止損,未必不是上上之策。
最重要的是,老人銀行取款死亡一事給整個銀行業敲響了警鐘。
銀行本應是為民眾提供便利和保障的地方,我們看到的卻是冰冷的規則和缺失的人文關懷。各大銀行都應該深刻反思,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空喊口號,而應真正為民眾帶來溫暖和安心。
大家對此事怎么看呢?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