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劍天涯
首先哈,這個話題同樣很多軍迷都關心,畢竟是我們研發的飛機和導彈摧毀了大名鼎鼎的S400系統。
第二呢,還是上篇文章提到過的原因,巴基斯坦方面起碼提供了諸如視頻等證據,雖然“孤證不立”,目前尚屬一家之言,但赤劍推演分析,感覺還是可信度較高的。
所以,本文目前僅從赤劍的分析推演的角度聊下印巴沖突中梟龍和S400導彈這場龍虎斗。
前面的文章我們聊過,巴基斯坦相對印度來說國土幅員要小得多。
所以在57空戰后,雙方互相打擊和報復的軍事動作中,巴方是處于邊境線,國土縱深的軍事目標都被印度的布拉莫斯等空對地,地對地導彈的打擊中。
而印度這邊呢,由于幅員更遼闊,所以從巴方也對等使用類似射程性能的武器反擊出發。巴方對印度的后期軍事目標的打擊,多在兩國邊境線附近,較集中在靠近克什米爾的北部區域,印度的首都圈附近只是偶有遠射程武器光顧。
巴基斯坦國土面積小,整體呈狹長狀,面對來自印度方向的全線軍事進攻,則呈現出縱深不夠的明顯態勢。
在本次印巴沖突中,由于縱深不夠的客觀弊端,面對印度的各式導彈突襲,巴方常常來不及起飛戰機攔截,戰斗就已經結束了。
所以赤劍以前和大家聊過,巴方在空戰后,其實更需要的是類似S400,紅旗9等的遠程防空導彈。
回到本文的重點,赤劍是這樣推演的。
在印巴交火比較集中的北部區域,印度靠前部署了S400防空導彈。
而北部區域,其實相較于恒河平原來說,地勢是沒有那么平坦的,有冰川,盆地,河流,高山峽谷等復雜地形(喜馬拉雅西段,昆侖山東段),非常利于戰斗機的低空突防,特別是在夜間的時候。
巴方飛行員在和我們的演練中,大家其實不只一次的顯示了殲10等軍機在高山峽谷間穿行,規避防空導彈雷達探測的能力。
所以,本輪龍虎斗對抗中,赤劍并不認為存在很強的電子戰戲份,畢竟S400導彈打百多公里,幾百公里的遠目標可以,面對低空突防而來的近距目標,一直都是比較棘手的。
俄羅斯也深知這個情況,所以S400/300在敘利亞和俄烏沖突的實戰部署中,都是和鎧甲近防系統搭配使用的。遠的目標交給S400,已經抵近的低空,快速類目標則交由彈炮合一的鎧甲防空系統負責。
也不存在巴方的網絡攻擊導致印度70%的電力供應出現問題,而S400導彈的雷達很依賴這些電力的補充,在電壓不穩的時候,S400導彈的雷達無法正常工作云云。
大型的,軍用的,戰略的資產都會有自己獨立的供電及網絡系統,簡單的說,大家在常停電的時候,商家都會懂多備個柴油機發電,何況這些昂貴的軍事資產。
電力并不依賴易受癱瘓民用電,甚至類似防空導彈這樣的軍事設施,雷達,導彈發射車,指揮車,電力通信搶修車之間都有無線電,線纜(這個一般布線長度可達幾十公里,主要用來防備電子通信被壓制或發生故障的時候,還能通過傳統的可靠的線纜方式讓各武器系統發揮作戰效能)等數種聯通方式。
正是由于軍事上的東西都講究多重備份,所以此輪的導彈與飛機的龍爭虎斗,赤劍更傾向梟龍及其機載的導彈利用S400防御探測低空目標比較弱的特性,在地形優勢的加持下把機載導彈突防的特性做了最大效能的優化,以己長克敵短的方式取得了戰果。
印巴雙方其實互為敵手多年,對對方很多情況可以說知根知底,不論是堅固的大型機堡等搬不走的永備工事還是突然構建的防空導彈陣地,在天上衛星等多種傳感器的加持下,地上的各種動作其實是很難隱藏的。
所以印度這邊S400才在關鍵前出點布防完畢,巴方就已經掌握了具體的情況。
于是派出了梟龍攜帶CM400和HD-1空對地導彈利用夜色在高山峽谷間玩低空突防,盡量壓縮印度雷達對斬殺S400機隊的探測時間,并在S400系統做出反應前就投下了CM400和HD-1空對地超音速彈藥。(這幾點,可以在巴方公布的視頻里得到佐證)
S400從探測鎖定目標到發射雖然已經縮短到了9秒這樣的時間,但考慮到巴方戰機利用地形優勢低空突防在100多公里(預估)開外發射空對地彈藥,巴方飛機起碼有一分鐘以上的回旋時間(如果是280公里CM400導彈的發射距離,回旋時間可達180秒,三分鐘時間),再度低空穿越高山峽谷躲避雷達的持續引導,回到安全區。
赤劍這里更傾向于HD-1或HD-1和CM400都取得了戰果,畢竟從兩款導彈的特性及S400防空導彈的特性及部署可S400導彈的烏丹布爾陣地來看,末段仍然是低空且高速的導彈會比末段高速俯沖的導彈此時得手的成功率更高一點。
而一套S400其實是分好幾套防空導彈發射車的,并且這些導彈發射車是間隔分散布置的(根據地形的不同,會呈幾百米,甚至數公里散開布防的情況,這是為了避免這些昂貴的軍事設施被一鍋端,及為防空導彈發射不會互相干擾而特意設置的),雷達車,導彈吊運,通信指揮,電力,油料車等都分布在這些陣地周圍。
從巴方公布的視頻來看,梟龍攜帶的空地武器摧毀了一套S400中的兩臺發射車(他們在烏丹布爾這個大防空陣地里分屬不同的小防空陣地),這屬于防空武器和飛機硬碰硬的模式。
而不像很多軍迷平時討論的反輻射導彈打掉雷達,讓防空設施瞎了眼,然后再狂轟防空陣地的模式。
從巴方采用飛機和防空導彈發射車硬碰硬的模式可以看出,印度的S400導彈是和印度的多種雷達可提供的信息整合到了一起,如果S400是單獨作戰,沒有和其他雷達,預警機等傳感器整合到了一起,巴方空軍首選的方案一定是采用反輻射彈打掉S400陣地提供態勢感知能力的寶貝雷達車。
所以印度此時,實際上也做了軍事上的各種備份,可以說他們水,但是不能把他們相信的太水,不然是通不過法國和俄羅斯老師的結業培訓的。
正因為是硬對硬,真正能體現高超戰績的對抗,巴方很快把這個軍事熱點給爆了出來。
在沒有電子對抗,或者面對敵人強電子對抗態勢的情況下,復合制導(赤劍個人認為是慣導,衛星,及最后的圖像識別,自帶的視覺成像一旦錄進了S400導彈發射車的模樣,它在導彈的飛行末段只會比對和導彈發射車圖像找最像的目標打,而不是打雷達,指揮等車輛,這個和慣性制導一樣,電子干擾對其無效)的空對地導彈才取得了讓人驚艷的戰果。(本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