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溫鎮溫氏祠堂
福建溫氏祖庭溫鎮溫氏,曾為大田縣的歷史發展做過橫草之功。從大田縣縣志,以及溫氏族譜等記載可管中窺豹。
溫鎮《溫氏族譜》記載,溫氏于開元四年(716年)開山溫鎮。是最早開基大田縣的幾個姓氏之一。
嘉靖十五年(1536年),設大田縣筑城域,建官舍,經費不下巨萬。時董役南劍太守沈公,擇民間有長材好義之人,分任其事,照班里出應,溫氏出資最厚,姓立三戶。云大公(諱希登、字成卿,號一峰),年未三十,奮然出力,給辦公務,無失時事,當日廨宇未備,太守每就公居,公與之上下其議,太守賢之,功稱盛焉。
明萬歷年間的《大田縣志》卷七輿地志記載:
知縣謝廷訓重修有記:“橋不緝,則徒涉而民病,事湮而政馳。予當節縮貯羸以董之。”時民大姓張鏞七、溫坦九等聞曰:“茲以佚使民,何煩公余。”乃相率誓以財役助,毋徇私自殛。”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坦八公(諱延魁)、坦九公(諱延元,鄉飲大賓,八品冠帶榮身)兩兄弟,同輸囊助大田橋(鎮東橋)。
明歲貢生,崇安學訓導署教諭光甫公(諱如瑾,行珩九,號弗如),念吾鄉地少水利,所種惟麻苧瓜蔬,而水耕腴田一無所有,爰為百計圖維,以小溪之田,原屬他管者,求之不得謀于官,遂即就溪筑壩,就田通圳,逶迤而達于鄉,約有三里許,復議設田,看守其利溥矣。
民國的《大田縣志》卷二水利志記載:
小溪圳在溫鎮鄉,源發小溪長約五里,灌田數百畝,里人溫三募眾開筑。
民國的《大田縣志》卷六忠義傳記載:
溫榮三,當清順治初,寇起城破之同時,被難者有楊聯五等二十三人并祀厲壇。
咸豐三年,黃友攻陷縣城,知縣李文炤死之時,溫造等二十六人拼力血戰力盡陣亡。八年,合邑人士特建昭忠祠,崇祀李公以溫造等二十六人配焉。
民國溫潤芳監生,溫鎮人,民國六年三月,率帶鄉兵追擊土匪中彈陣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