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高淳老街的紫翎軒木雕工作室,是邢志鵬藝術創作的核心陣地,也是高淳木雕非遺文化傳播的窗口。青石板路旁的工作室內,陳列著形態各異的木雕作品:騰云駕霧的祥龍、威風凜凜的猛虎、造型精巧的生肖掛件……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吸引著游客駐足。
邢志鵬彩木影雕作品
從熱愛到傳承:一位“90后”的非遺之路
第一次走進紫翎軒木雕工作室的人,很難將眼前這個“90后”與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南京市高淳木雕非遺傳承人等稱號聯系起來。但當他們看到他的那雙手,就會立刻恍然大悟。因為常年握著刻刀,邢志鵬的手十分干燥,指紋像年輪一樣刻在手指上,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上都有很厚的繭子。這雙不太“年輕”手,正是他多年來孜孜以求木雕技藝精進的見證。
邢志鵬彩木影雕作品
邢志鵬與木雕的結緣始于童年對傳統工藝的天然親近。南京市高淳區的木雕技藝源遠流長,老街的建筑上,大都雕刻著騰云祥龍、花鳥蟲魚等繁復的圖案紋飾,這深深吸引著年幼的邢志鵬,并在他心中埋下了藝術的種子。從進家具廠學徒,到投身以絲翎檀雕技藝見長的木雕藝人陳衛華門下,再到今天開設自己的工作室,歷經十余年潛心鉆研,邢志鵬不僅掌握了傳統木雕技藝,更成為省級非遺項目高淳木雕代表傳承人、南京市第三批青年文化人才,在省市級展覽和賽事中獲獎四十余次。
獨創彩木影雕技法,“化朽木為神奇”
邢志鵬的傳承之路并非簡單的技藝復刻。他認為,傳統木雕講究“三分雕七分磨”,但現代審美更追求立體感和動態美。為此,他不斷突破傳統桎梏,在絲翎檀雕基礎上首創了“彩木影雕”技法。該技法結合刺繡、留青、工筆畫、漆雕等技法,利用光線折射的原理讓陰刻作品在不同的角度下呈現出三維立體的視覺沖擊感,為木雕藝術開辟了新的表現維度。2020年,其研發的彩木影雕及制作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邢志鵬彩木影雕作品
2024年邢志鵬創作的“辰龍木雕”,是運用“彩木影雕”技法雕刻出的重要代表作。長約50厘米長、主體黃色的立體木雕,通過360度精細雕刻,展現了龍的蒼勁姿態。邢志鵬介紹,創作時需巧妙利用隨形木料的天然卷曲造型,雕刻出龍身騰躍之勢。整件木雕作品中鱗片的排序和嘴巴、顎下的鏤空雕刻是比較難的,需要通過多個角度,使用不同刀具結合去雕刻,還要克服孔洞與紋裂的缺陷,并巧妙利用。這件作品不僅被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借去展覽,更成為高淳老街的文化符號。
融入現代元素,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
近年來,邢志鵬通過多種形式推動木雕走進校園,開展非遺深度教學,增強學生非遺保護傳承意識。自2020年起,他在高淳區椏溪國際慢城小學開設木雕興趣班,用最常見的素材筷子教孩子們雕刻基礎圖案。2024年至2025年,他多次走進高校,擔任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高淳校區等校的校外導師,指導學生制作木簪、冰箱貼等文創產品,探索“非遺+勞動教育”新模式。
同時,邢志鵬也在思索如何在高淳木雕中融入現代元素,得到更好的傳承發展。比如,他創作的“二次元悟空”木雕,借助“彩木影雕”技法將傳統題材與國潮元素結合,吸引年輕群體關注非遺;開發木雕燈飾等家居產品,通過鏤空雕刻與LED燈光結合,讓木雕融入現代生活場景……他相信,只有將古老的非遺手藝注入新時代的活力和靈魂,進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才能讓古老技藝得到良好的傳承,讓更多的人領略到傳統手工藝的魅力。
邢志鵬彩木影雕作品
邢志鵬的實踐表明,非遺傳承的核心在于通過技藝的延續來保護和傳承文化基因,同時通過創造性轉化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從童年興趣到非遺傳承人,從彩木影雕的專利突破到校園育人的多元探索,他以“守藝”之心與“破界”之智,為高淳木雕注入了新的活力。(陳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