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和靜5月16日電 (史玉江 毛阿拉騰圖雅)自蛇年春節以來,熱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2》不僅贏得票房口碑雙豐收,還將年輕人喜愛的現代元素與非遺相結合,引發人們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影片出現天元鼎升起的畫面時,一段低沉而空曠的呼麥響起,讓無數觀眾直呼過癮。
呼麥是一種歌唱藝術,以其獨特的雙聲泛音歌唱技法而聞名,于2006年被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呼麥廣泛流傳于我國內蒙古、新疆以及蒙古國、俄羅斯部分地區。
關注度持續攀升
呼麥在新疆得到較好的傳承與發展。史玉江 攝
近年來,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呼麥在音樂節目中的出鏡率持續攀升。在和靜縣,青年歌者爭相學習呼麥。
“和靜縣是新疆蒙古族歌舞的故鄉,在當地,呼麥有四種唱法:低音呼麥、G音呼麥、哨音呼麥、低音加哨音呼麥,在我們這都得到了比較好的傳承與發展。”近日,和靜縣東歸烏蘭牧騎隊呼麥演員阿力同桑說。
今年30歲的阿力同桑生長在和靜縣巴音布魯克草原,從小喜愛傳統音樂。2012年考入內蒙古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后,專修馬頭琴專業。畢業后,又赴蒙古國相關大學系統學習呼麥表演及呼麥教育教學專業。
2023年,回到家鄉的阿力同桑成為和靜縣東歸烏蘭牧騎隊的一名專業呼麥歌手。
呼麥演員阿力同桑(右)和同事交流呼麥彈唱技法。和靜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工作期間,阿力同桑不僅能出色完成演出任務,還通過教學方式傳播呼麥技藝。“有很多想學習呼麥的年輕人聯系我,我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給他們教授呼麥。”阿力同桑說,他目前有20多位學員,疆內疆外都有,還有幾個國外的。
朱俊博是青海省西寧市一名教育工作者,平時喜歡音樂。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絡上聽到阿力同桑的演唱視頻,瞬間被吸引。
朱俊博通過線上平臺結識阿力同桑,參與線上學習,并從基礎發音開始。
“這種唱法可以調氣息,唱完后很精神。”朱俊博認為,呼麥有一種力量,讓人身心得到放松,學唱的過程中很愜意。
“多年來,和靜縣通過舉辦東歸那達慕大會、非遺講座、演出、展示展覽等活動,對呼麥的保護傳承效果不斷增強。”和靜縣東歸文化館非遺專干曲潔表示。
從非遺走向流行音樂
多年來,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文藝創作領域,呼麥這一歌唱藝術正日益受到大眾的關注。
呼麥這一歌唱藝術正日益受到大眾的關注。和靜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和靜縣東歸烏蘭牧騎隊呼麥演員其尼力格,通過音樂創作,將呼麥這一藝術形式演繹得更加氣勢宏偉。
“呼麥是一個喉嚨音樂,可以理解為人體樂器,能發出兩到三種聲音。”其尼力格表示,他目前改編的呼麥曲目有20多首,“我想多做一點當地的民歌,讓大家能看到原生態的藝術創作。”
“我們現有的三名呼麥演員均受過專業培養。”和靜縣東歸烏蘭牧騎隊負責人巴都瑪拉介紹,讓呼麥登上演出舞臺,目的是讓更多人認識呼麥,體驗非遺魅力。
巴都瑪拉稱,呼麥保留了原始歌唱的某些因素,是一種來自民族記憶深處的久遠回音。“我們定期在草原上舉行演唱會。只要音樂響起,無論是在舞臺上還是在曠野,觀眾都會被這種深邃而純凈的聲音所吸引。”巴都瑪拉說。
巴都瑪拉表示,對呼麥在《哪吒2》中亮相感到無比自豪,“這將會推進呼麥從非遺走向流行音樂的步伐。”
“我們正在編排節目,爭取登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的舞臺。”巴都瑪拉說,呼麥不僅是草原的旋律,也是連接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一座橋梁。(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