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領導?——每天緊盯著誰遲到了幾分鐘、誰的日報沒寫、誰的工位不夠整潔,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然而,當團隊遇到真正的業務難題時,他卻拿不出解決方案,只會強調“紀律第一”。
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僅讓員工感到窒息,還會嚴重影響團隊效率。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有些領導只會抓考勤和紀律?是他們能力不足,還是單純懶政?大致是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能力不足:除了考勤,他們真的不會管別的
有些領導老喜歡抓考勤,根本原因是除了抓考勤外,他的確不會管別的了,這種領導的能力是真的差,因為他們主業務能力不行,才需要跟你扯考勤這種小問題。
得·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曾說:“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的善意和潛能。”如果領導只會用考勤衡量員工,說明他尚未理解如何真正驅動團隊。
拿個特別容易理解的例子,銷售團隊的領導如果不懂市場策略,就會糾結日報格式,而不是客戶轉化率。
管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霍桑效應”——當人意識到自己被觀察時,行為會發生變化。有些領導深諳此道,但他們觀察的不是業績,而是“誰看起來最聽話”。
優秀的管理者會設定清晰的目標,并幫助團隊拆解任務。而低效的領導呢?他們不知道如何衡量團隊效能,于是把考勤當成績效標準。當領導只會用“考勤合格率”來證明管理能力時,恰恰暴露了他的無能。
第二,喜歡抓緊權力,不容一點質疑
有些領導并非不懂業務,但他們對團隊缺乏信任,擔心一旦放松管控,下屬就會“失控”。于是,他們通過嚴苛的考勤、繁瑣的流程來測試員工的服從性。
心理學上,這被稱為“微觀管理”——領導事無巨細地干預下屬工作,本質上是對自身權威的不自信。
在某些官僚化嚴重的組織里,“遵守規則”比“做出成績”更重要。這類領導往往:把“沒人遲到”當作管理成果,用“流程合規”來掩蓋業務短板;認為“員工聽話=團隊高效”。
但現實是:過度強調紀律,只會培養出“怕犯錯”而不是“敢創新”的團隊。
第三,懶政思維:抓考勤是最省力的“管理”
解決真問題太麻煩,不如管考勤。
業務下滑?團隊矛盾?市場變化?這些問題都需要領導投入大量精力去解決。相比之下:
抓考勤:發個通知就行,立竿見影;
抓業績:要定策略、協調資源、復盤調整,累得多。
于是,某些領導選擇了“管理上的最短路徑”——用簡單的紀律管控,替代復雜的目標管理。
業績不好?怪員工不努力!當團隊業績不佳時,無能領導的典型話術是:“你們就是態度不端正!”“天天遲到,怎么可能做得好?”
通過強調紀律問題,他們把業務失敗的責任轉嫁給員工,避免暴露自己的管理缺陷。
抓考勤不是問題,問題是“只會抓考勤”。 真正優秀的領導,懂得在必要的紀律和靈活的管理之間找到平衡。
“管理的本質是‘成就人’,而非‘約束人’。”如果一個領導每天只會強調“別遲到”“守規矩”,卻帶不出業績、培養不了人才,那么無論他的借口是什么——本質上,就是無能或懶政。
你的領導是哪種?團隊是更高效了,還是更壓抑了?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