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檢察機關深耕“居正未檢”品牌建設,創新開展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通過法治賦能推動監護責任精準落實,以司法保護促推家庭保護,筑牢未成年人保護的家庭防線。江陵縣新建5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啟用,石首市文峰路社區親子閱讀活動吸引30余個家庭參與……自2023年至今,荊州未成年人檢察部門累計開展親子教育300余人次,制發督促監護令94份,幫助數十名涉罪未成年人重返校園,其中8人考入大學。
機制筑基:
全流程織密監護網絡
針對“監護缺位、教育失當”等共性問題,荊州未檢創新“三查三評”機制:辦案前查家庭監護、成長環境、心理需求;辦案中評監護能力、教育缺口、矯治方向;辦案后評改善效果、親子關系、社會適應性。
在江陵縣檢察院辦理的小航案件中,其父母因長期外出務工,致使小航在成長關鍵期缺失情感陪伴與親情關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觀念培育長期缺位。在監護真空狀態下,小航逐漸滋生不良行為,最終逾越法律紅線,滑向違法犯罪深淵。檢察官聯合婦聯、心理咨詢師制定指導方案,通過每周親子溝通課、每月家庭會議,逐步修復疏離的親子關系,最終助力小航重返校園。
為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江陵縣檢察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辦案中發現的涉案未成年人家庭監護不力的情況,依法制發督促監護令,要求監護人定期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聯合家庭教育指導師對涉案未成年人父母開展“一對一”親職教育。
目前,全市建成11個家庭教育指導基地,石首市在社區、書店設立4個指導站,江陵縣“121+X”工作體系覆蓋2000余家庭,線上線下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
精準施策:
分級干預定制“護苗處方”
荊州未檢的辦案卷宗中,每份社會調查報告后都附有一張“家庭教育問題診斷表”,多維度精準把脈家庭問題。據此實施的“三色分級干預”機制讓矯治更精準:紅色(監護侵害)啟動多部門聯合干預;黃色(監護失職)配套定期親職教育;綠色(監護薄弱)納入社區支持網絡。
松滋市辦理的小誠盜竊案中,針對“喪偶式教育”導致的網絡成癮,辦案組定制“三步干預法”:心理專家家庭治療、母親參加“家長賦能工作坊”、學校制定復學方案,最終小誠以高分考入大學。
差異化服務同步推進:為留守兒童開設“云端親子課堂”,為單親家庭組建“情感修復小組”。
協同共治:
司法保護與社會保護“雙向奔赴”
荊州市檢察院牽頭成立“居正護苗聯盟”,吸納多家單位構建協同機制。洪湖市檢察院辦理的小亮持刀傷人案中,多部門聯動顯效:檢察院送達督促監護令,民政提供臨時照料,社區志愿者結對幫扶,學校開通心理輔導綠色通道,最終小亮順利考入大學。
2024年以來,荊州市檢察機關建成4個法治教育基地,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175場次;創新打造“一站式”辦案場所,一次性完成詢問取證、心理疏導、司法救助等環節工作,累計為16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通過“居正未檢”工作平臺,推動建立162個“愛心托管班”,將司法保護融入校園、社區、網絡。某性侵案件中,檢察機關聯合婦聯開展“愛心媽媽”幫扶,為被害幼童申請3萬元救助金,覆蓋后續心理干預費用。
品牌賦能:
以“居正”理念照亮成長路
“居正未檢”取意“居正守初,護苗成長”,貫穿辦案全程:對涉罪少年堅持“教育為主”,附條件不起訴中嵌入個性化幫教;對受害兒童提供心理干預、轉學安置等綜合救助;“彩虹橋”幫教計劃按涉案類型劃分七類方案,推動再犯罪率下降。品牌創新持續發力:江陵縣“江小青”工作室開設“家風故事會”,石首市將指導站搬進書店打造“書香潤心”陣地。
從機制創新到精準干預,從個案矯治到協同共治,荊州檢察機關的探索印證:未成年人保護的根基在家庭,關鍵在法治。“居正未檢”將司法觸角延伸至家庭教育領域,改變的不僅是涉案家庭,更是全社會對“依法帶娃”的認知——監護缺位不再是“家務事”,而是需要司法介入的“社會課題”。
2118期
作者|黃嬌
責任編輯|王云飛 黃嬌
編輯|余靜
點“推薦”給我一個小心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