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盲人睜眼,比讓啞巴說話更荒唐;荒唐的不是要求,而是制定要求的人腦子里沒裝人心。
江蘇揚州一位80歲的盲人管大爺,去營業廳辦電話卡,結果被要求“睜眼刷臉認證”。
說實話,這事擱誰身上都得窩火。
老話說,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可有些人比規則還死板。
江蘇揚州,管大爺今年80歲,八個月大時就因為眼疾摘除了眼球,成了盲人。
這天,他在保姆陪著下,慢慢摸到營業廳,想辦張電話卡。
證件基本帶齊了,身份證、雖未攜帶殘證,但眼部狀況肉眼可見。
本來想著,自己親自到場,手續齊全,應該沒啥難的。
可工作人員卻說,辦卡得刷臉,還得眨眼。
系統提示:“請您睜眼、眨眼。”管大爺一聽就懵了,心里估計也犯嘀咕:我這眼睛都沒有,咋眨眼?
他跟工作人員解釋:“我從小就沒眼球,身份證照片也是閉眼的,我咋眨眼?”
可工作人員只說一句“按規定辦事”,死活不肯通融。
管大爺急了,把殘疾證遞過去:“你看看,這上面有我照片,是不是我本人?不信還有身份證。”
可工作人員還是那句話:“不刷臉不能辦,我們有規定。”
最后沒辦法,管大爺只能讓女婿趕過來,用女婿的身份證才把卡辦下來。
你說,這事擱誰身上能不憋屈?
2025年5月14日,光明網報道了這事,標題就寫得很直接:“荒唐!眼球缺失盲人辦卡被要求‘眨眼’認證”。
緊接著,人民日報、央廣網、澎湃新聞等媒體也都跟進了。
人民日報甚至直接用了“太過分”三個字。
事后,涉事營業廳回應,說是“系統規定”,還把責任推到“資料不一致”上。
可記者打電話問了同一家運營商的另一家營業廳,人家說,盲人帶殘疾證和身份證,拍照留檔就行,根本不用刷臉。
你說,這不是人為卡人嗎?
這事一出來,網友們議論得很熱鬧。
“過分的不是營業員,是萬惡的規則制定者。違背人倫的東西,現在成了正當理由,這才是問題根源。”
“以前不用刷臉照樣能辦,現在反而倒退了?騙子能用虛擬號碼天天騷擾我們,老實人辦個卡卻被‘機器’卡死,這科技到底是為誰服務的?”
“殘疾人也是客戶,憑什么不能平等享受服務?工作人員只會拿規定當盾牌,沒一點人情味。”
【問題本質】
其實,像管大爺這樣的遭遇并不少見。
河南鞏義有對新人去登記結婚,女方是聾啞人,工作人員非要她開口說“我是自愿結婚”;有地方辦死亡證明,居然要求“死者本人”到場;還有面癱、燒傷、唐氏綜合癥患者,也常常被各種“眨眼認證”卡住。
更諷刺的是,2025年6月1日就要實施《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辦法》,新規明確寫著“非必要不得將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唯一驗證方式”,對殘疾人和老年人還有特別條款。
可眼下,距離新規生效還有幾天,盲人老人就被“規定”擋在門外。
說到底,這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人怎么用技術。
科技本來是為人服務的,結果成了推卸責任的工具。
為什么同一家運營商不同營業廳能有不同做法?
有的地方能用證件驗證,有的地方非要“眨眼”不可?
歸根結底,是有些窗口單位缺乏同理心和責任感。
只會機械執行規定,把“系統要求”當擋箭牌,忘了服務的本質是為人著想。
這些看似小事,其實反映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科技進步了,門檻卻高了。
別讓“進步”成了某些人的門檻。
對那些制定規則的人來說,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一個規則連最基本的人情味都沒有,那就不是好規則。
希望這事能讓更多人反思:科技到底是為誰服務的?
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