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開始的時候,中央紅軍下轄六個軍團一個縱隊。為了保證軍委縱隊的安全,紅一、紅三軍團分別為左右先鋒,負責幫助大部隊開路。
紅八、紅九軍團則護衛兩翼,防止敵人從側翼突襲。實力強大的紅五軍團則擔任后衛,負責斷后,掩護大部隊離開。
而在紅五軍團中,負責給整個軍團掩護斷后的,則是實力強勁的紅34師。這支被稱作“絕命后衛師”的部隊,在長征路上,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戰歌。
最終,這支部隊的師長和政委壯烈犧牲,團級干部也只有一人幸存。這位幸存的團長,在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寧都起義揚赤旗
1931年12月14日的夜晚,整個寧都都陷在寂靜的黑夜中。這時候,突然在城門處響起了三聲槍響,隨之揭開了寧都起義的大旗。
董振堂,這位西北軍的旅長,向世人宣告了他的選擇。他帶著部隊一萬七千多名官兵,拉上兩萬件槍炮,義無反顧投向了我黨。
董振堂是保定軍校畢業的高材生,此前一直在馮玉祥麾下效命。國共合作的時候,他和我黨的劉伯堅等人多有接觸,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劉伯堅宣揚的共產主義的主張,讓迷茫中的董振堂找到了方向。后來國共合作破裂,劉伯堅等人被請離西北軍。
劉伯堅離開之前,董振堂向他保證,自己絕對不會將槍口轉向我黨。
國共合作破裂之后,董振堂其實掙扎了很久。馮玉祥聯合閻錫山討蔣,最終爆發了中原大戰。幾個月的時間里,中原大地生靈涂炭,他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沒有意義。
此時的情況,已經和他參軍時的想法相悖,他的堅持顯得那么無力。
中原大戰以馮玉祥和閻錫山的失敗而告終,兩人聯合通電下野。在此之后,老蔣收編西北軍,西北軍被徹底瓦解;晉綏軍內部也陷入分裂。
至此之后,國內再無其他派系的人可以和老蔣抗衡。
老蔣隨即調轉槍口,要專心致志對付我軍。
董振堂就是在這個情況下,被老蔣派去圍剿我軍的。老蔣給他所在的第26路軍下令,讓他們南下江西圍剿我軍,董振堂對此非常不滿。
他曾說過不向我軍開槍,并且貫徹了自己的這個承諾。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老蔣沒有選擇抗日,反而選擇了圍剿堅持抗日的我軍。他對老蔣的這個行為非常憤怒,認為老蔣這是在帶領國家走向深淵。
他終于看清了國民黨的欺騙和剝削、壓迫,認清了老蔣的真面目。他終于明白,為什么當年劉伯堅說,只有我黨才能救中國。
兵荒馬亂可有終日,惶惶百姓安得安穩?董振堂從來不曾忘記,自己參軍的初衷是救國救民。既然在國民黨實現不了理想,那他就要去能實現理想的地方去。
就這樣,他拍案而起,振臂一呼發起了寧都起義。他的起義震驚中外,他的到來,也為我軍注入一支強心劑。
長征路上勇斷后
1934年10月,因為決策不當,我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敗了。不僅部隊損失慘重,甚至連一手打下來的蘇區都保不住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沒有其他辦法,只能被迫開始長征。然而想要全軍轉移,注定是一個大工程,部隊的安排是重中之重。
當時中央下轄六個軍團,不過紅七軍團被改編成了北上抗日先遣隊率先出發。所以實際上跟著大部隊一起走的,只有五個軍團和一個軍委縱隊。
軍委縱隊由中央政府組成,毛主席、朱老總、周總理等人都在縱隊里。因此在長征的時候,軍委縱隊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為了保護好軍委縱隊,中央對五個軍團進行了詳細的安排。戰斗力最強的紅一、紅三軍團負責開路,戰斗力稍弱的紅八、紅九軍團負責守好兩翼。
紅五軍團的戰斗力,在五個軍團中僅次于紅一、紅三兩個軍團,因此擔任全軍后衛的任務就交給了他們。
作為全軍后衛,紅五軍團的責任十分重大。他們既要在行軍時跟進,要像警衛員一樣,貼身保護軍委縱隊的安全;還要隨時掩護作戰,攔截敵人的追擊。
長征剛開始的時候,中央紅軍的隊伍一共八萬七千多人,還帶著工廠里的沉重機器,挑著生活用的盆盆罐罐。
不說別的,只說全軍的行李擔子,就有五千多副,戰士們都是在負重前行。
這樣的情況,無疑是給第五軍團帶來了更加嚴酷的考驗。敵人正在身后緊追不舍,他們要一邊對付敵人,一邊保護軍委縱隊的安全。
1934年11月,我軍突破了敵人的三道防線,來到了湘江之畔。
老蔣怎么會放棄圍剿我軍的大好時機呢?他調集重兵對我軍圍追堵截,企圖從四面八方包圍我軍,將我軍困在口袋中消滅。
面對這種情況,我軍絕對不能束手待斃。就這樣,一場長征以來最殘酷、最激烈、最悲壯的湘江戰役拉開了帷幕,絕命后衛師展開了殘酷的一戰。
血戰湘江的絕命師
為了保證大部隊能順利過江,中央下令“掩護部隊應不惜一切代價,撲滅尾隨我軍的敵人”。
為了確保中央和主力部隊的安全,董振堂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帶著紅五軍團在大部隊身后瘋狂阻擊敵人。
作為紅五軍團的后衛,13師和34師的位置是最靠后的。
當時他們沒有重武器,只能用手中的步槍和血肉之軀對抗敵人的飛機大炮。
湘江水流湍急,部隊渡江緩慢。老蔣將越來越多的兵力布置到湘江,34師和13師面對著越來越重的壓力。在敵人無休止的進攻中,他們損失慘重。
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頑強擋住了敵人前進的腳步,阻擊了敵人五天五夜。
作為全軍總后衛,34師的位置是最靠后的。在掩護主力部隊和軍委縱隊渡過湘江之后。34師開始掩護紅五軍團渡江。
等到最后,只剩下34師自己沒有渡江了。
等到他們掩護完所有部隊渡江之后,自身也已經損失慘重了。到這時候,34師在師長陳樹湘的帶領下開始嘗試突圍渡江。
但他們只剩下了幾千人,卻要面對幾十萬的敵人,渡江的可能性太小了。陳樹湘帶著部隊數次強渡湘江,但都失敗了。
眼看形勢嚴峻,部隊已經陷入了敵軍的包圍圈,陳樹湘按照中央的指示帶兵退回湘南地區,打算將部隊轉為游擊戰爭。
在激烈的突圍中,陳樹湘不幸腹部中彈。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堅持帶傷指揮部隊,最終帶領部隊成功突圍。在這場突圍中,師政委程翠林壯烈犧牲。
然而突圍成功之后,更大的危險正在逼近。陳樹湘帶著部隊到道縣的時候,遭到了當地保安團的襲擊,為了掩護戰士們,陳樹湘主動留下來吸引火力。
最終,他不幸被俘。為了不落入敵人手里,傷重的他選擇了自我了斷,壯烈犧牲。
而整個紅34師的團級及以上干部中,只有韓偉最后成功突圍,并且跟上了大部隊。
后來,韓偉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并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但韓偉雖然活到了最后,可他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每每想到湘江戰役,他總是忍不住痛哭流涕。
他總是說,自己將閩西子弟帶了出來,卻沒有將他們帶回去,自己對不住閩西。所以在1992年韓偉去世之后,他的家人按照他的遺愿,將他安葬在了閩西革命公墓。
他不是閩西人,卻最終魂歸閩西,用自己的英魂,守護那些犧牲的閩西子弟以及他們的家人。
參考資料
黨史中的贛州故事│寧都起義,贛南日報, 2021-06-06
寧都起義始末,褚 銀,中國軍網,2021年12月12日
白軍從“圍剿”到投奔,紅軍為什么能,新華網,2019-06-16
董振堂:長征“鐵衛”,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年09月02日
走進革命紀念館 | 英雄血染湘江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025-05-16
【血戰湘江】鐵骨忠魂,2025-03-26,共產黨員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