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32歲的程序員小張在打籃球時不慎扭傷腳踝,當時他強忍疼痛走了幾步,回家后用紅花油簡單揉搓,結果第二天腳踝腫得像饅頭,連穿鞋都困難。就醫后,醫生診斷為“踝關節外側韌帶二級撕裂”,并嚴肅指出:“軟組織損傷不是‘小毛病’,錯誤處理可能讓小傷變重傷!”
軟組織損傷看似常見,實則暗藏危機。春雨醫生曾統計115例因軟組織挫傷致死的案例,其中一名患者因大腿內側被橡皮棍反復擊打,皮下出血面積僅占體表16%,卻在8小時內因失血性休克死亡。醫生解釋,廣泛軟組織挫傷會導致血液和血漿成分聚集于局部,有效循環血量驟減,誘發休克。此外,若挫傷部位涉及腰背、四肢等大血管分布區,或未及時處理導致感染、急性腎衰竭,都可能致命。
科學處理:記住“POLICE原則”,別讓“好心辦壞事”
軟組織損傷的急救需遵循“POLICE原則”(保護、適當負荷、冰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而非傳統“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
- 保護(Protection):立即停止活動,避免二次損傷。例如,小張扭傷后仍堅持行走,導致韌帶撕裂加重。
- 適當負荷(Optimal Loading):急性期后(48-72小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輕度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完全制動反而可能引發肌肉萎縮。
- 冰敷(Ice):損傷后24-48小時內,用冰袋或冰水混合物冷敷,每次15-20分鐘,每2-3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減少腫脹。
- 加壓包扎(Compression):用彈性繃帶適度壓迫患處,但需注意松緊度,避免影響血液循環。
- 抬高患肢(Elevation):將受傷部位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促進靜脈回流。
康復關鍵:飲食、藥物、訓練缺一不可
- 飲食調整:多吃富含蛋白質(雞蛋、牛肉)、維生素C(柑橘類水果)的食物,促進組織修復。
- 藥物治療
- 口服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緩解疼痛和炎癥。
- 外用藥物(如云南白藥噴霧劑、雙氯芬酸凝膠)直接作用于患處。
- 消腫藥物(如地奧司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康復訓練
- 急性期后(48-72小時)可進行熱敷或理療(如紅外線照射),促進淤血吸收。
- 逐步開展肌肉力量訓練和關節活動度訓練,例如,踝關節損傷患者可通過“彈力帶抗阻訓練”恢復肌力。
- 避免過早劇烈運動,防止損傷復發。
若出現以下癥狀,需立即就醫:
- 損傷部位持續滲血或腫脹加劇。
- 疼痛劇烈,無法負重或行走。
- 伴有發熱、寒戰、傷口紅腫等感染跡象。
- 損傷涉及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且出現活動受限或畸形。
軟組織損傷并非“小事一樁”,處理不當可能留下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無論是運動損傷還是意外挫傷,科學急救、規范治療、循序漸進康復才是關鍵。記?。簜?4小時內的“黃金處理期”至關重要,別讓“忍一忍”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