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對于航空航天是非常重要運輸工具,實現一箭多星發射,可以有效的降低衛星發射成本,提高衛星投放效率。近些年,我國的商業運載火箭發展十分迅速,大量的商業火箭的發射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
2025年5月17日12時12分,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一飛沖天,正式開啟了它的太空之旅。
一箭六星!朱雀二號改進型成功發射,有哪些意義?
據悉,此次發射是朱雀二號運載火箭的第5次飛行任務。這枚肩負重任的火箭,搭載了來自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的6顆衛星,分別為天儀29星(地質一號)、天儀34星(南科大一號)、天儀35星(南昌航空一號)、天儀42星(神啟號02星)、天儀45星(北郵二號)以及天儀46星(北郵三號)。
在眾人的期待與注視下,火箭精準發力,將這6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實現了“一箭六星”的壯舉。
朱雀二號改進型運載火箭意義非凡,它是我國首款采用全過冷加注技術的雙低溫液體運載火箭。
意義一:該火箭集成了多項核心創新技術,大推力液氧甲烷動力系統為其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意義二:鈮鎢合金大面積比噴管制造技術,提升了火箭發動機的性能;
意義三:單層共底貯箱及單層隧道輸送管一體化結構,則優化了火箭的內部布局與燃料輸送效率。
憑借這些先進技術,朱雀二號改進型可實現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4噸級的運載能力。它主要面向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任務,正逐步成長為服務中國商業航天主力市場的核心產品,為商業航天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朱雀二號改進型做了哪些改進?
朱雀二號改進型作為繼遙一任務之后的關鍵商業發射飛行任務,遙二火箭整體延續了遙一的成熟結構配置與控制策略。
在此基礎上,本次任務中首次配備了直徑4.2米、全長8.7米的復合材料整流罩。這一創新設計顯著增強了火箭對多類型、大尺度載荷的兼容能力,進一步提升了整箭的任務適應性,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從結構上看,火箭采用兩級構型。一級搭載4臺天鵲12A(TQ - 12A)液氧甲烷發動機并聯,每臺發動機在海平面的推力可達720千牛,為火箭發射提供了強勁的推力和穩定的姿態控制能力。
二級則采用了真空推力836千牛的天鵲15A(TQ - 15A)發動機,該發動機具備60%節流工況與三次啟動能力。同時,配合云鵲(YQ - 10)輔助動力系統,可支持推力調節、變軌控制、末速修正、姿態調整等多項精密操作,能夠滿足高復雜度任務的需求,確保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再次彰顯了我國商業航天的實力與潛力,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書寫了新的輝煌篇章。
朱雀二號改進型創新技術優勢
為提升運載效率與經濟效益,朱雀二號改進型運載火箭在結構設計、飛行控制及商業化應用方面實現了多項創新。
結構設計方面,火箭采用國內首創的雙低溫單層共底貯箱加隧道輸送管一體化結構。該設計顯著減少箱間段,利用壓差抵消內壓載荷,不僅減輕二級火箭重量0.4噸,縮短箭體高度2.2米,更有效規避了傳統雙層共底結構的泄漏風險。
同時,首次配備的直徑4.2米、全長8.7米復合材料整流罩,將載荷容納空間提升40%,增強了對異形載荷的兼容性。
飛行控制方面,火箭應用大尺寸鈮鎢合金噴管制造技術,通過自研工藝實現噴管延伸段減重15%,顯著提升推重比。此外,首創基于概率的大風區飛行載荷計算模型,結合彈道準實時風修正技術和推進劑間歇沉底方案,實現了運載能力提升與飛行穩定性的雙重突破。
商業航天經濟性方面,依托年產100臺發動機的湖州生產基地和模塊化設計,火箭具備年交付6發的量產潛力,使得500公里SSO軌道單位載荷成本較基本型降低35%。二級發動機三次啟動能力與云鵲輔助系統精密調姿能力,更為后續垂直回收復用技術奠定了基礎。
綜上,朱雀二號改進型運載火箭通過動力革命、結構優化與控制創新,成功實現500公里SSO軌道4噸運力目標。其“可量產、高可靠、低成本”的特性,標志著我國液氧甲烷火箭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正推動商業航天由技術驗證向常態化服務轉型,為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核心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