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5年7月14日的《經濟時報》,印度成功地測試了擴展軌跡長時間高超音速巡航導彈(ET-LDHCM),這是一個由機密項目毗濕奴(Vishnu)在機構的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本地開發的系統。
據報道,該導彈的速度達到了每小時約11,000公里的速度,并于2025年7月14日從印度東海岸的測試地點推出后達到了目標。ET-LDHCM結合了在極端熱條件下的推進,指導,結構材料和生存的多個進步。據官方和媒體消息來源稱,該導彈可以以1,500公里的距離襲擊目標,一些報告表明,某些配置的潛在范圍為2500公里。這標志著印度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一起使用土著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技術進入國家。
ET-LDHCM使用噴氣式發動機,該發動機從大氣中抽出氧氣以燃燒。這使持續的高超音速速度消除了對機上氧化劑的需求,從而有助于燃油效率和長期飛行能力。 2024年11月,DRDO對Scramjet發動機進行了1,000秒的地面測試,驗證了其在高超音速條件下運作的能力并承受超過2,000攝氏度的溫度。該導彈的尸體由耐熱材料構建,包括與科學技術部共同開發的高級熱涂層。這些特征旨在確保高速穩定性,減少大氣再入過程中的結構降解,并允許在具有較高的熱和腐蝕應力(例如海上部署)的環境中使用。
ET-LDHCM旨在提供有效載荷1,000至2,000公斤,與常規和核彈頭兼容。它配備了慣性導航系統,可以通過印度的Navic或GPS進行衛星校正來增強。該導彈的設計包括低空飛行曲線和中型機動性,這使得其軌跡降低了可預測性和難以與當前的防空系統攔截。在高速行進過程中,導彈周圍的空氣電離會產生吸收雷達波的等離子體效應,從而導致雷達橫截面減少。這些特征加上精確的靶向能力,使導彈能夠接合固定的和移動目標,例如指揮中心,雷達站點,海軍船只和較硬的軍事結構。 ET-LDHCM可以從陸基發射器,海軍平臺或飛機中部署,包括Su-30Mki和Rafale,支持多域操作靈活性。
該導彈是根據DRDO項目Vishnu開發的,該項目旨在為罷工和攔截器角色創建一個十二個高超音速系統的家庭。該倡議是建立在印度早期在超聲研究中的努力的基礎,其中包括Hypersonic 技術開發者車輛(HSTDV),該倡議證明使用Scramjet發動機證明了持續的高超音速飛行。盡管印度以前采用了諸如Brahmos(Mach 3)和AGNI-5彈道導彈之類的系統,但ET-LDHCM引入了基于空氣呼吸推進和非焊接的引導軌跡的新功能。該導彈是在印度私人國防公司和中小型企業(SME)的支持下在APJ Abdul Kalam導彈綜合大樓設計和制造的,這與國家政策目標一致,以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并擴大國內國防工業基礎。
ET-LDHCM的開發和測試是在區域緊張局勢升高的時候。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關系保持緊張,巴基斯坦加深了與土耳其的合作。中國繼續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擴大其軍事足跡,并提高了自己的超音速計劃,包括DF-21D和DF-26。 ET-LDHCM旨在加強印度的威懾姿勢,并通過增強有爭議的環境中的深層選擇和生存能力來加強可信的最低威懾學說。該導彈的高速度,低雷達可見性和機動性旨在擊敗像以色列的鐵穹頂,美國Thaad和俄羅斯的S-500這樣的導彈防御系統。通過將這些屬性納入其導彈力量,印度試圖通過部署高級系統來應對不斷增長的安全挑戰,這些系統可以在啟動對手反應之前達到戰略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