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一場兼具溫度與深度的特殊教育“愛的故事”分享活動在重慶市渝中區紅巖小學校舉行。來自渝中區的18位一線特殊教育教師通過講述與孩子們之間的動人故事,用平凡而真摯的育人點滴,詮釋了教師們的堅守與大愛。
此次活動由重慶市渝中區教育委員會、渝中區殘疾人聯合會主辦,渝中區隨班就讀支持中心、渝中區特殊教育研究會、渝中區紅巖小學校承辦。
活動現場,教師們先后登臺,用質樸的語言,將一個個溫暖而充滿力量的故事娓娓道來。這些故事里,有課堂上的悉心指導,有生活中的細致關懷,更有對學生心靈的溫暖守護。這群“折翼的天使”,在教師們愛的澆灌下開出了幸福的花。
講述現場
講述現場
講述現場
講述現場
如何更好地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去幫助特殊學生成長?怎么在日常生活點滴中對他們給予關懷和支持?專家點評環節,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教教研員沈劍娜和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初中語文教研員李永紅對教師們的講述進行了深入評價與研討,并提出了針對教學方法的建設性意見。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教教研員沈劍娜點評
渝中區教師進修學院初中語文教研員李永紅點評
沈劍娜表示,教師們的育人故事既有對學生生活細節的關注,又有科學專業的教學方法,不僅展示了渝中區特殊教育的豐碩成果,更彰顯了特教教師們在平凡中見偉大的教育情懷。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特殊教育體現了教育最本真的樣態。”李永紅從教育的本質出發,希望教師們繼續堅守,用因材施教的專業方法和仁愛之心繼續呵護特殊兒童成長。
此次活動讓教師們在分享中學習,在比賽中磨煉,共同探索更適合特殊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師們將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深化融合教育理念,用愛心與智慧為每一位特殊兒童的成長保駕護航。
據悉,渝中區自2015年獲批成為“全國特殊教育改革試驗區”以來,持續深化特殊教育綜合改革,2025年再次獲評“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該區以隨班就讀為重點和突破口,深入推進特殊教育綜合改革,建立健全以特教學校為骨干、隨班就讀為主體、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辦學體系,促進了全區特殊教育事業健康穩定發展。
未來,渝中區將以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為契機,以融合教育為改革創新方向,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多元融合的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為推動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渝中智慧。(資訊)
文/楊曉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