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承載著一地的厚重歷史,巴渝大地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的來龍去脈。5月17日,首屆《巴渝地名大會》大賽決賽在渝中區白象街私立興華小學舊址三樓舉行。歷經近2小時的激烈角逐,12名選手通過“山河煙雨叩首關·破重云”“巴渝圖鑒·覓城闕”及“薪火長歌·定乾坤”三輪比拼,將巴渝地名背后的歷史故事娓娓道來。
地名,堪稱城市歷史的“活化石”,承載著一方水土獨特的人文記憶。
由重慶市社科聯、重慶市渝中區民政局、四川外國語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巴渝地名大會”,自啟動以來便吸引了廣泛關注,共有1443人踴躍參賽。經過層層選拔與激烈角逐,最終12位實力出眾的選手一路披荊斬棘,成功晉級決賽。
大賽巧妙地以題目為媒介,深入剖析地名背后所蘊含的歷史脈絡,細致解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全方位、多元化地展現了山城重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時代風貌。
在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比賽環節中,選手們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生動的講述,引領現場觀眾穿梭于歷史的長河,揭開了那些耳熟能詳的重慶地名背后厚重而深遠的歷史面紗。
原來,合川釣魚城,這一堅不可摧的戰略要地,竟見證了南宋末年長達36年的烽火連天,其戰略意義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更在全球格局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因而被世人譽為“上帝折鞭處”。
而海棠溪,作為黃葛古道的起點與川黔大道的咽喉要道,那石板鋪就的十里古道,仿佛一條時光隧道,承載著巴渝人民千年的商貿繁榮與文化交融。
至于佛圖關,則以“四塞之險,甲于天下”的威名,傲立于成渝古道之上,成為歷代兵家必爭的戰略高地,見證了無數風云變幻的歷史瞬間。
最終,重慶市氣象局影視中心職工段理斬獲大賽一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在地名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上始終不遺余力。2023年,重慶市民政局與渝中區政府攜手打造的全國首家省級區劃地名歷史文化展示館——重慶區劃地名文化展示館,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個身臨其境感受地名歷史文化的絕佳平臺。
“城市化快速發展下,地名文化保護面臨挑戰。”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張北坪教授指出,古老地名逐漸消失,新地名缺乏文化內涵。我們應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在城市建設中傳承地名文化,讓新地名既具時代氣息,又延續歷史文脈。
上游新聞記者 陳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