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報告文學獎”是繼以魯迅、茅盾、冰心、馮牧等著名作家的名字命名的全國性文學獎項后的又一個文學創作領域的重要獎項。5月16日上午,徐遲報告文學獎在浙江舉行。在這場萬眾矚目的頒獎典禮上,湖南80后女作家尹紅芳的作品備受關注,她的長篇報告文學 《杜鵑紅:鄉村振興中一百個紅軍后代的故事》獲得第十屆“徐遲報告文學獎”優秀作品獎。
“聽見你的腳步,漫山的杜鵑就醒了,等到咱的隊伍,漫山的杜鵑就笑了,一片一片漫向天邊……”這些年,全國各地的紅軍后代秉承先烈遺志,在新農村建設的長征路上繼續前行。尹紅芳蹲點瑞金三個月,走訪百余名紅軍后代,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杜鵑紅》。創作過程對尹紅芳的人生而言,意義不凡,是一場靈魂的洗禮。并讓她明白,曾經歷的一切困難和挫折,都是歷練和考驗,只為讓她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十屆徐遲報告文學獎頒獎現場。
回想2020年底,尹紅芳追隨同鄉、革命烈士伍若蘭的足跡,開啟了見證瑞金新時代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的探尋之路。她走遍瑞金17個鄉鎮,走訪了近200個村莊,書寫了百名紅軍后代,追尋在一百年的歲月中,他們祖輩如何初心不改,不以共和國功臣自居,甘為平民百姓終身;他們作為革命后代,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光榮與夢想,奮斗與犧牲,美麗與悲愴。
這本《杜鵑紅》,是尹紅芳貼近大地,去深掘、去體悟、去書寫的,故事帶著陽光的溫暖和泥土的芬芳。正如著名評論家張陵所言,本書作者的問題意識很強,作者以問題為導向,敏銳地把瑞金這樣一個紅色革命老區的當代發展放置在歷史與當下交織的語境當中來展開書寫,最后落腳在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既有政治高度,也有文本說服力,也有文學審美性。
一百個紅軍家庭,無數個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如何將一個個人物鮮活清晰地呈現出來,如何將一個個不同的故事深情訴說,尹紅芳在構思創作時,摒棄傳統的寫人敘事方式,而另辟蹊徑,巧妙地采用了明暗兩條線索,并凝練出“香樟樹”“小馬燈”“紅軍渡”“油菜花”“紅五星”“黃米酒”“映山紅”“紅楓樹”“報春花”九個意向,以層級遞進的方式,巧妙地連貫全書九個章節內容。
“香樟樹”,被譽為“英雄樹”,代表著堅貞不屈;小馬燈,代表著光明和希望;紅軍渡,代表著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油菜花,真正的平民之花,關乎平凡人生和生命意義的思考;五角星,象征著紅星閃閃,薪火相傳;黃米酒,象征著人生奮斗的歷程,溫厚純正,慷慨激昂;杜鵑紅,乃悲壯之歌、正氣之歌;紅楓樹,紅楓如旗幟,歷史是豐碑,代表著勃勃生機;報春花,象征著生命萌發,希望滋長。
而每一種意向,又巧妙貼切地指向某一類典型人物和群像。讓讀者從老年失子的華割禾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堅韌;從險些喪命的朱勝江身上,看到了勇敢和不屈;從滿腹辛酸的謝擁政身上,看到了隱忍;從苦等75年,卻遺憾長逝的陳發姑身上,看到了守望和深情;從武陽鎮黨委書記曾康華身上,看到了責任和擔當;從歷經情感重創而依舊熱愛生活的劉英身上,看到了樂觀和豁達;從癡迷文藝的蔡秀柱身上,看到了霜雪映丹心;從帶頭致富的賴瑞明身上,看到了幸福和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還挖掘了些許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和動人故事。比如,周恩來和鄧穎超的警衛員顧玉平的故事,“飛奪瀘定橋勇士”李友林的故事。
正如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著名作家徐劍所說,《杜鵑紅》一百個紅軍家庭后代調查,選題獨出心裁,別具一格,調查之風沐“尋烏調查”的仙氣雨潤。涉史,言必有據,涉事,錦心繡口,涉人,搖曳多姿,不吝鋪陳,極致鮮活。其文,視通百載,宏微相合,質樸細膩;詩性與寫實兼而有之,正是本書獨擅勝場之處。
△獲獎作家尹紅芳。
尹紅芳回憶,“瑞金17個鄉鎮,有著不同的特征,卻讓我有著相同的感動。在這片血染的神圣土地上,我聽到一個又一個感動人心的英雄故事,內心被深深觸動。在這里,紅軍先輩們的革命故事讓我一次次落淚,紅軍后代們的生命故事,又讓我感到陣陣唏噓。”正如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著名評論家丁曉原所說,作者在歷史與現實的鏈接書寫中,彰顯當年革命者的初心和后來者繼往開來的使命;作者的寫作用力、用心、用情,“杜鵑紅”映照出史與詩相生相成的非虛構之美。
這是一部重溫紅軍精神的致敬之作,是中國鄉村振興事業的獻禮之作。跨越百年的時空回響,讓大家一起探尋這個民族基因賡續的奧秘,革命歷史從未磨滅,紅色旗幟永不褪色……
尹紅芳的視角很獨特,意蘊內斂,采訪扎實,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將內在的革命理念和情感價值生動地傳達出來,革命情感都是從人物內部散發出來的,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先搭建框架,再補充材料的寫法,因此格外吸引和打動讀者。
作為國內第一本系統講述紅軍后代故事的報告文學,《杜鵑紅》有著恢宏的表現視野,尹紅芳善于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瑞金為什么能成為“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這些紅軍后代在鄉村振興中表現出了哪些精神特質?讀者能發現每個章節的標題,既體現了獨有的地域特色,又蘊含更深的寓意。九個章節看似沒有關聯,每一篇文章似乎只講一個故事,實則渾然一體,形散神不散,濃郁的革命氣息和頑強拼搏的向上精神,彌漫在每一篇文章中。
著名評論家李朝全曾表示,《杜鵑紅》巧妙地將瑞金從革命時期到當下鄉村振興和時代巨變相勾連,將三代人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結合起來,讓讀者看到人民江山不變色、紅色精神不褪色、革命血脈代代傳、共同富裕理想能夠實現這種一以貫之的理想傳承。
尹紅芳系長沙市芙蓉區作協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藝人才,現供職于湖南省文聯企(事)業文聯。我與她相識于十幾年前湖南省作協舉辦的青年文學創作交流會,后來因緣際會,我們成為了湖南省第一期報告文學作家班的同學,每次見面她都親切稱我為“妹妹”和“同學”。
在后來的溝通中,我了解到尹紅芳的一些過往。湖南師范大學畢業的她,一直在長沙打拼多年。因熱愛文學創作,熱愛自然山水,她把熱愛化作生活,把生活融入創作。那些山川大海,長河落日,都是她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并書寫成一篇篇報告文學在各大報刊上公開發表。多年創作的堅守,讓她對文學更加熱愛。后來,她繼而又成為一名專職作家。
尹紅芳將大量時間用在行走和創作上。靠著多年的積累沉淀,讓自身文字有一種不尋常的韻味,可謂活潑跳脫且馥郁芬芳,涵蓄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哲思頓悟,如江邊的明月、山谷的晚霞,不會太過濃烈熾熱,但依舊清幽雅致。
迄今,尹紅芳出版了長篇報告文學《杜鵑紅》《鳳舞壽岳》《公安英模·官同生》《教育之光》等多部作品。2020年底,她被中國作家協會授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先進個人。
過往印象中的尹紅芳本是位時尚精致、關注潮流服飾的明媚爽朗女性,但她投身采訪和寫作時,卻“沖鋒陷陣”并扎根基層,化身“鐵娘子”——不怕嚴寒酷暑,不怕長途跋涉,從不退縮,勇往直前。她向我介紹,該書采訪結束時,長時間每天持續六七個小時的訪談,令她的喉嚨嚴重受損,刺激性咳嗽了一個月后才日漸恢復。能堅持到最后,是因為采訪中的歷經和感動,她看到了滿山的杜鵑,開得是那樣鮮艷奪目,燦爛熱烈,這既是
未來的期許,更是遙遠的呼喚。
正如尹紅芳初到瑞金的那個深秋,漫步于葉坪鎮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見層林盡染,疊翠流金,那一面面土黃色的墻上,當年的標語已然斑駁
褪色,但郁郁蔥蔥的紅軍林,向人們訴說著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成群的革命舊址,向人們傾訴著震撼心靈的英雄事跡;莊嚴的紀念碑和紀念塔,向人們敘說著革命先烈的赤膽忠魂……
通訊員劉瓊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