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陜西。
去陜西各個縣旅游,我還是很喜歡去當地博物館逛逛的。
雖然大多數縣級博物館面積都比較小,也沒啥精品文物(即便當地出土過好東西也都上交了不是),但能串聯起整個縣域的歷史文化脈絡,多少還是有些收獲的。
不過,陜西的縣級博物館里也有“高手”!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小漁就和大家一起去逛逛這座很容易被錯過的寶藏博物館——城固縣博物館。
去城固縣的第一站,我們直奔張騫紀念館。
到了之后才發現,原來城固縣博物館和張騫紀念館挨著,共用一個景區大門。估計就是前幾年張騫墓“申遺”,順便建了這座新博物館。
原本想著小逛一下,沒想到,這座縣級博物館卻讓我們很驚喜。
城固縣博物館的外表就很恢弘,屋頂是流線型設計(文中首圖),因為面積比較大,站在地面上是看不清全貌的。
我很想知道這座建筑本身長啥樣,不過可惜張騫紀念館這一帶是禁飛區,無法航拍。
走進博物館,第一感覺就是:這展陳、這陳列、這設計,哪像個縣級博物館啊!
官方資料顯示,城固縣博物館占地面積約40畝,建筑面積6336平方米,總投資八千萬元。其館藏文物4100余件(組),其中國家珍貴文物338件(套)。目前,它也是座國家二級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分為5大主題展,分別為:漢上名城—城固、叩古寶山、城固出土青銅器、兩漢城固歷史文化和西北聯大在城固。
沒想到城固縣博物館里面這么大,因為行程緊湊,我們便詢問工作人員有哪些必看的鎮館之寶。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那就重點去看青銅器展廳吧!
這不逛還真不知道,城固縣博物館里的青銅器,真讓人大開眼界!
這批青銅器,甚至有一個專有的名字:城洋青銅器群。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漢中城固縣和洋縣出土的一批商代青銅器,因其數量眾多、種類豐富、文化內涵獨特而備受關注。其文化特性至今仍未在學術界形成共識,它們和殷墟、三星堆、盤龍城等同期青銅器既有關聯又有區別特征,讓人浮想聯翩。
獸面紋銅方罍,酒器。國家一級文物,城固博物館鎮館之寶。
這件青銅器紋飾非常精美,整體來看,和殷墟婦好墓出土的方罍形制幾乎是一樣的。
城洋青銅群出土了很多面具,其中銅人面具21件,銅獸面首27件。城固縣博物館內均有展示。
它們和三星堆出土的銅面具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神秘的淵源關系。
博物館內還展出了兩類青銅器文物:鐮刀器和青銅泡。
這兩類青銅器器物僅在漢中城(固)洋(縣)地區出土過,而它們究竟是干什么用的,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謎!
城固博物館內也有自己的青銅樹,是不是也有點眼熟,讓人聯想到三星堆的青銅樹。
這些數量豐富、制作精美的青銅器從哪里來,它們的主人是誰,直到現在依然是未知。或許某一天,我們能夠等來“真相”吧!
有機會來城固,記得來這座寶藏博物館看看吧!
最后說一些旅游實用信息,想來的朋友可以參考:
坐標:陜西漢中城固縣張騫墓·城固縣博物館
門票:旺季30元(門票是包括博物館和張騫墓的)
交通:自駕游直接導航即可,門口停車場免費。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游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