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奔騰,上萬年。
浙江上山的炭化稻米,將中國的稻作文明上溯至1萬年前;良渚遺址的成功申遺,將國際社會對中華文明的認知擴展至5000多年……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讓我們驚嘆于長江的文化家底。
為此,澎湃新聞從萬里長江出發,跨越上萬年時光,精選16件文物8對組合,透過國寶的跨時空對望,試圖勾勒出長江流域的文明脈絡。
沿著長江之水,我們發現文明的漣漪早已泛起。
3000 年前繁盛于成都平原的金沙遺址,出土的十節青玉琮在材質、形態、工藝上都與本地其他玉器有所不同,卻與良渚文化晚期的玉器十分相似,或許是先民從長江下游遷徙至上游時帶來的 “進口貨”。
石家河玉人像與三星堆青銅面具,雖然相隔上千年、上千公里,但它們同樣有著蒜頭鼻、大耳、凸眼等特征。二者跨越時空的“撞臉”,或許暗示著三四千年前長江中上游的文化承襲與演變。
不僅如此,長江與黃河的互動,也遠比我們想象中更早、更深、更遠。
武漢盤龍城遺址,勾勒出夏商中原文明向長江流域傳播的印記。而湖北石家河遺址與河南殷墟婦好墓的玉鳳之間,也在訴說著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間的某種勾連。
不同區域的文物,順著江河,在流動中碰撞、融合、創新,最終形成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
資料來源:
1. 澎湃新聞-萬年奠基 世界稻源|萬年上山 見證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61124
2. 澎湃新聞網-人類的童年|稚趣中有智慧,中華文明的童真年代,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59475
3. 四川文物局-良渚文化十節青玉琮,https://wwj.sc.gov.cn/scwwj/xsqsd/2020/4/17/33f097874f22483a9edf897b00477bba.shtml
4. 四川在線-三星堆對話古遺址·石家河遺址② | 從“撞臉”的神人頭像,看文化跨越時空的交流,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111/58345531.html
5. 中國新聞網-(新春見聞)武漢盤龍城覓“龍”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942063940313887&wfr=spider&for=pc
6. 北青網-“中華第一鳳”帶你解鎖跨越千年的“撞臉”文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883332745679546&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