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杯康普茶,腸道能“減負”?
想象一下,每天喝上一杯微甜微酸的康普茶,不僅口感清爽,還可能讓你的腸道“輕裝上陣”。最近,《營養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讓人眼前一亮:每天喝紅茶康普茶,能幫助減少肥胖相關的“壞細菌”,同時給“好細菌”加點活力,尤其是對體重超標的朋友,效果更明顯。這杯發酵茶飲,到底藏著什么健康小秘密?咱們一起來聊聊!
康普茶是個啥?
康普茶,聽起來有點高大上,其實就是用紅茶或綠茶加上糖,再靠“SCOBY”(一種細菌和酵母的共生菌)發酵出來的飲料。發酵后,它帶點微酸和氣泡,喝起來有點像果味汽水,但營養價值可不一般。研究發現,康普茶里藏著145種酚類化合物(81%是黃酮類,19%是酚酸),這些都是對腸道有益的“超級營養”。它們就像腸道里的“園丁”,幫好細菌茁壯成長,順便清理掉那些搗亂的壞家伙。
研究咋做的?
這項研究找了46位18到45歲的志愿者,分成兩組:正常體重組(BMI平均21.64)和肥胖組(BMI平均34.47)。研究持續8周,每天讓大家喝200毫升實驗室釀造的紅茶康普茶。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志愿者在實驗前后提供的糞便、尿液和血液樣本,來看腸道菌群的變化。他們還用問卷確保大家在實驗期間沒啥大變化,比如沒突然開始瘋狂健身或改吃素。
為了確保研究靠譜,研究人員還定了不少“門檻”:最近一個月沒喝過康普茶、沒吃抗生素、沒亂用保健品、沒感冒發燒、沒懷孕哺乳……總之,得是個“干凈”的實驗對象。
喝了康普茶,腸道有啥變化?
研究結果讓人挺振奮!尤其是對肥胖組的朋友,效果特別明顯:
好細菌變多了:一種叫 Subdoligranulum 的丁酸生產菌顯著增加。丁酸可是腸道的“守護者”,能減少炎癥,保護腸壁。壞細菌少了:肥胖相關的 Ruminococcus 和 Dorea 細菌數量明顯下降。這些細菌多了,容易讓體重“失控”。真菌也有變化:像 釀酒酵母菌 這樣的真菌變得更活躍,雖然整體真菌多樣性沒啥大變化。 正常體重組的腸道菌群也有改善,但沒肥胖組那么明顯。研究還發現,康普茶里的酚類化合物(比如槲皮素3-O-蕓香糖苷)可能是這些變化的“幕后英雄”。它們能促進有益菌生長,抑制有害菌,簡直是腸道的“調和大師”。
不過,研究也有點遺憾:雖然菌群變好了,但短鏈脂肪酸(SCFAs,比如丁酸、乙酸)和腸道通透性(腸漏指標)沒啥明顯變化。可能是因為8周時間不夠長,或者研究沒設不喝康普茶的對照組,沒法完全確認效果。
肥胖和腸道,到底啥關系?
說到肥胖,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吃太多,動太少”。但其實,腸道菌群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球超10億人受肥胖困擾,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是“幕后推手”之一。壞細菌多了,可能會引發炎癥、影響代謝,甚至讓減肥變得更難。而飲食,就是調節腸道菌群的“遙控器”。康普茶這種富含酚類化合物的飲品,可能通過“重塑”菌群,幫我們離健康更近一步。
喝康普茶,值不值?
看到這兒,你可能已經在想:是不是該買瓶康普茶試試?別急,咱們來算算賬。康普茶的好處確實挺吸引人,尤其是對想改善腸道健康或正在減重的人。但它也不是“萬能靈藥”。研究提示,康普茶對肥胖人群的幫助更大,但具體效果因人而異。而且,市面上的康普茶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含糖量高,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如果你想試試,建議選低糖、無添加的康普茶,或者自己動手釀(不過得注意衛生,別讓SCOBY“翻車”)。每天200毫升就夠了,喝太多可能也沒額外好處。順便說一句,研究里用的可是實驗室特制的康普茶,市售版本效果未必一樣哦。
給腸道健康加點料,你還能干啥?
除了康普茶,日常生活中還有不少辦法能讓腸道更健康:
多吃膳食纖維:蔬菜、水果、全谷物都是好細菌的“口糧”。少吃加工食品:高糖高脂的零食容易讓壞細菌“囂張”。規律作息:睡眠不足、壓力大也會讓腸道菌群“鬧脾氣”。適量運動:研究里的志愿者大多保持活躍,運動對腸道健康也有加分。 最后,想問問你
看完這篇,你是不是也對康普茶有點好奇了?有沒有喝過康普茶,感覺咋樣?或者你有啥別的養腸小妙招?歡迎留言分享!說不定你的經驗能幫到其他想讓腸道“瘦身”的朋友。畢竟,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就是一點點積累出來的嘛!
參考資料:Costa, M. A. de C., da Silva Duarte, V., Fraiz, G. M., Cardoso, R. R., da Silva, A., Martino, H. S. D., dos Santos D’Almeida, C. T., Ferreira, M. S. L., Corich, V., Hamaker, B. R., Giacomini, A., Bressan, J., & Barros, F. A. R. de. (2025). Regular Consumption of Black Tea Kombucha Modulates the Gut Microbiota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Obesity.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55(5), 1331–134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