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我跟一朋友約到他們公司樓下吃飯。
出來的時候,他在打電話,越說話眉頭越擰巴。
我豎起來耳朵聽了聽,是部門里負責某項目的同事提離職了,在做交接。
你就說,這年頭怎么敢說離職呢?
但聽完后,我倒覺得:離職是必然的。
我是覺得這家公司很變態,真想著法折騰員工。
譬如,每個月都要求有固定的加班時長:
晚上加班到8點半下班都屬于早退,第二天被領導談話,說你工作不認真。
內部管理混亂,還有關系戶進來當大爺,干不好的事情就讓普通韭菜背鍋。
這次提離職的同事,就屬于不想替大爺們擦屁股了,一個月前就提出了離職。
說到這,大家覺得熟悉不?誰沒在職場上遇到過糟心事呢?
但有一說一,糟心歸糟心,但忍不了就離職的人真不多。
特別是三十多歲的人群,處于“上不去下不來”的卡點:
年紀不小了,家庭要養;
頭發越來越少,存款沒見漲;
技能說不上領先,職位又不穩定;
跳槽不敢,辭職不敢,天天盯著老板的表情猜測命運;
當然了,還有一波人“精神十足”,每天早來1小時晚走1小時——人家真不是來摸魚,而是來學習。
俗稱,卷。
但問題又來了,你以為他們想卷嗎?
不,是不卷就要卷鋪蓋走人了。
2
前幾天,一個朋友說他想“辭職躺平”。
我說:“那你躺吧。”
他說:“不敢。”
“為啥?”
“因為我又不是00后,裸辭還敢擺攤創業,創業失敗了再找個工作都行;
我一躺,房貸、孩子、老人的醫藥費就得壓我身上,等我想爬起來還找不到工作了。”
說到這,
大家再看看早些年那些說“辭職去看世界”的人,往往沒軟肋和負擔;
這幾年,
我們也很少看到那些“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人了。
如果有,也會下意識的覺得:這個人肯定是想做網紅,來一波噱頭后面好帶貨。
更多的是啥?
是真正被生活一頓重拳的人,連“喘口氣”的自由都得計算預算。
不是沒想法,而是沒退路。
這就是現實:不是不想逃,而是知道逃不掉。
現在啊,
很多人還以為自己只是“壓力大”,其實已經是長期高壓中的焦慮過載。
現在的職場,哪還有所謂“穩定”?
一邊是AI來勢洶洶,一不小心連PPT都比不過它;
一邊是崗位精簡裁員,績效要求年年上漲,福利年年縮水;
工作不能出錯,加班不能喊累,失誤就是“背鍋”,優秀也不見得升職。
有人總結:“現在的公司,不再養人,而是消耗人。”
你不是在做事,而是在看老板情緒;
你不是在發光,而是在耗命自燃。
更扎心的是:你做得再好,也不代表你不會被替代。
3
為什么很多人怕失業?
不不僅僅是因為面子——被裁員了,是自己不行,說出去太丟人。
更多的是,沒資本重新開始。
二十出頭時,你可以失敗,可以試錯,可以兜里沒錢但心里有勁頭。
可三十多歲呢?
面試會被HR一眼認定為“薪資太高”或“不好管”“老油條”;
還有些人呢,
工作技能和崗位匹配不上,“轉型”二字聽起來像笑話;
想開個店創業,看看現下經濟都能勸退;
想考編考公,競爭激烈到堪比修仙——當然了,超過35歲就沒資格報名啦。
說白了,
很多時候怕的不是工作沒了,而是沒了工作的自己不值錢了。
4
以前我們說“努力就有回報”,現在是“努力也不一定保飯碗”。
你可以努力,但別人開的是外掛;
你可以加班,但老板默認這就是常態;
你可以拼命,但系統只認可能被壓榨的時間,不獎勵良心。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躺”,不是他們懶,而是看穿了——再怎么拼,也可能隨時被優化。
卷不動了,不是身子懶,是心累了。
最怕的是死命努力,最后發現根本沒有“成功學”那一套,只有“幸存者敘事”;
有些人活下來,不是因為他厲害,而是他幸運。
怎么辦?
說實話,沒有萬能解法。
我也只能跟大家說,
平日里學點技能,別讓自己只有一種“飯碗”,越可替代,你越危險。
別高估平臺的忠誠,雖然老板天天喊你家人,但是不是家人心里得有數。
別亂花錢,能攢錢就攢錢。
當然你要做月光族是個人選擇,愿意/能夠承擔最壞的結果,我也沒啥說;
但也不要笑理財保守派,現在很大一自由,是手里有幾個月的現金流。
最后,就是心態了:
很多時候,并不需要做那個“遙遙領先的贏家”;
不穩定就是常態,確保身體不被卷垮就已經是贏啦。
畢竟,現在這個社會,
能保持清醒、不卷瘋、睡得著、養得起,本身就已經很難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