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迎刃而解”,這是中國人信仰道家文化的寫照,但凡事物,國人都樂于尋其本質,稱為“問道”。
當談及健康,常言“養生之道”,君子愛財,要“生財有道”,學子求仕,先學“尊師重道”,人立于世,知曉“得道多助”,此外,美味是為“味道”,愛茶要懂“茶道”,喝酒也要遵守“酒道”。
何為“道”?即是規律,包含自然規律,也是人文規律,作為世界的底層邏輯,它無處不在。所以,老子才說“道”是“常無欲,可名于小”,他用水的微小滲透力,比喻道的普遍性。
安徽亳州
道家思想的起源,在安徽亳州。老子是亳州渦陽人,莊子是亳州蒙城人,陳摶為亳州真源人,三位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都長于亳州,可見亳州對于中國道文化發源、發揚之關鍵。因此,亳州,也被冠以“道源之地”的尊稱。
得益于亳州道家思想的濃厚,中國的酒道文化也由此萌生。老子、華佗、曹操三位亳州名士分別在釀酒、飲酒、用酒等方面開源啟明,直抵中國酒文化與精神的內核。而在此傳承與釀造的古井貢酒,深受道家文化的熏染,也在釀造工藝、飲酒文化、產品價值等,將“道”蘊合其中,成為中國酒道的傳承者、代表者、布道者。
- 01 -
釀酒之道,從老莊之道到天人共釀
《老子》第二十五章,一語點出道家思想的精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里的“自然”,并不僅指客觀世界的“大自然”,還代表沒有外在強制力量作用的、自然而然的狀態和過程,即“無為”。
比如,天降甘露,沒有誰的命令,就自然均勻;萬物生長,沒有誰的指令,就自然進行。萬物的生長、發育,斗轉星移、日升月落、春去秋來,都是自然而然、無為而為的事。
所以,在人的行為處事上,道家思想特別強調順應“道”的運行法則,要遵循事物的本然面目,而摒棄人為的過度干預。這就是《老子》第四十六章寫的“(圣人)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翻譯就是,真正高人,從來都是順應、輔助事物的變化規律來做事的。如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子出關雕塑
老子的這一思想,對中國人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深遠影響。比如,在《黃帝內經》中,“道法自然”的觀點被很好地詮釋,其“四氣調神大論”中,分別記述了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節令變化,要求人們應根據季節以采取不同養生方式。
生產也是如此,自古以來,中國的農耕勞作,建立在自然規律之上,《呂氏春秋·審時》有言“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要求種植業、養殖業一定要充分發揮自然的作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人不過在調節管理,不可過分夸大人的作用。
九醞酒法簡
作為中國農業的延申,中國釀酒產業同樣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齊民要術》所收錄的亳州釀酒法《奏上九醞酒法》,有文:
臣縣故令南陽郭芝,有九醞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清曲,正月凍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釀法飲。曰譬諸蟲,雖久多完,三日一釀,滿九斛米止。臣得法釀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飲。若以九醞苦難飲,增為十釀,差甘易飲,不病。今謹上獻。
其中,“臘月清曲”“正月凍解”“春天釀造”,都要求釀酒者要把握季節規律。
古井貢酒的釀造和制曲
時至今日,“九醞春酒”的傳承者古井貢酒,同樣非常注重時節的更替,不僅根據四季二十四節氣,制定有明確的釀酒章程,如夏季壓窖、秋季開釀,還在酒曲制作上形成了“兩花一伏”的工藝特點,即:在春季制“桃花春曲”,復蘇“千年曲根”的有益菌群,夏季制“伏曲”,捕獲嗜熱產香微生物,秋季制“菊花曲”,優化酒曲微生物菌群結構。進而形成了“桃花春曲節”和“秋釀大典”兩大節氣釀酒IP。
古井貢酒的這一系列“天人共釀”的技藝,即對“道法自然”思想的體現,追求著“天人合一”的境界。
- 02 -
飲酒之道,從曹操貢酒到飲酒以尊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當酒被發明出來以后,便超出了飲食的限定,早在商周時期,酒就融合在禮之中,成為維護社會關系的載體,以及禮制中不可或缺的實用工具。
比如在《三禮》中,記載了士冠、士昏、宴禮、射禮、喪禮等重大活動,酒貫穿始終。《儀禮·燕禮》還詳細記載了宴飲儀式的整個過程,宴飲前“司宮尊于東楹之西,兩方壺,左玄酒,南上”,宴飲中“主人賓右拜送爵,……遂祭酒,興”,至宴飲結束都要實施酒禮。
漢宴飲畫像石
正所謂“啐酒,成禮也”,大至國家,小至百姓,凡重大事件酒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酒無形中成為禮的憑借,而飲酒也逐漸成為體現人際等級的媒介。《儀禮》中有“獻賓”“旅酬”“酢”的敬酒規范,飲酒禮節比現在要繁瑣的多;而《禮記·禮器》還有“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的記述,地位不同用的酒具都不相同。
所以,“禮之所尊,尊其義也”,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中國人喝的不是酒,而是人情世故,酒的作用在于“明尊卑,序長幼”,這是中國飲酒地核心價值,千年未曾改變。
曹操貢獻美酒
中國歷史上,是誰把這種“酒以尊貴”的飲酒之道,推至高潮的呢?是曹操。
上文提到《齊民要術》記載了《奏上九醞酒法》,這一酒法本是曹操家鄉亳州的名酒方,所釀的酒名為“九醞春酒”,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把此酒和酒法一并進獻給了漢獻帝,由此開啟了“中國貢酒”的歷史,“貢酒”體現的是“帝王之尊敬”,這把“酒以尊敬”“酒以尊貴”的社會功用,提升到了至高維度。
時至今日,從包裝設計和品牌文化來看,幾乎所有的白酒都在追求一種“尊與貴”的意義,作為“中華第一貢”的古井貢酒更是如此。
年份原漿古20
源于貢酒文化的歷史,古井貢酒一直以來把“貢”作為產品的外化,像年份原漿系列產品的盤龍玉璽瓶、龍紋雕飾等都在講述著“貢酒”的歷史,與此同時,也映射著“尊”的內在,把“尊”作為品牌消費與企業經營的信念與價值觀。
“步步高升”酒具
如在飲酒文化上,古井貢酒參考古代酒器“尊”和“觚”和道家思想,發明了“步步高升”酒具。酒具分小中大三部分,從最小的一杯依次喝,此乃“一生三,三生萬物,杯杯情深,萬事順達”之意,共六杯,寓意著“步步高升”和“六六大順”,反映出主賓之間尊敬、尊貴之情的逐漸升華。
而在企業文化上,古井貢酒從“進貢”拓展至“貢獻”,從“帝王之貢”轉換為“人民之貢”,形成了“古井自古有名,貢酒應貢人民”的理念、“貢獻美酒,樂享生活”的使命,并向著“做中國最受歡迎、最受尊重的白酒企業”的愿景以發展。
古井貢酒廠區
- 03 -
用酒之道,從華佗屠蘇到健康酒事
《漢書·食貨志》提到“酒,百藥之長”,自古以來,飲酒和用酒就是兩條并駕齊驅的主線。在飲食里,酒是風味,在文化中,酒是人情,而在醫療領域,酒還是重要的健康方藥。
從《黃帝內經》開始,歷代的醫藥著作幾乎對酒都有記載。比如,《黃帝內經》有“邪氣時至,服之萬全”,“萬全”兩個字,見其評價之高。在《本草蒙筌》中,記載酒為“少飲有節,養脾扶肝。駐顏色,榮肌膚,通血脈,濃腸胃御霧露瘴氣,敵風雪寒威。諸惡立驅,百邪竟辟。消悉遣興,揚意宣言”,作用之廣,備受推崇。
而提到“百邪竟辟”,屠蘇酒是最具代表性的名酒。
神醫華佗
屠蘇酒,是古代避疫的藥酒,國人在元旦之日飲屠蘇酒,是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新年習俗,為的是“元日飲之,以祛一年不正之氣”。這一酒種的做法,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論述。
像葛洪的《肘后方》,屠蘇酒用“大黃五分,川椒五分,術、桂各三分,桔梗四分,烏頭一分,柭楔二分”以制之。此后,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也有“辟疫氣令人不染溫病及傷寒,歲旦屠蘇酒方”的說法,也附有相應組方。
屠蘇酒是誰發明的呢?陳延之的《小品方》云“此華佗方也。元旦飲之,辟疫癘一切不正之氣”,是華佗首先研制出來的,后由唐代孫思邈傳播開來。
華佗也是亳州人,他在這里開辟第一塊“藥圃”,由此奠定了亳州“中華藥都”的史脈,亳州人便開始從事中藥材的種植、生產、使用和經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亳菊
在種植方面,亳州氣候適合藥材的生長,中藥材質量較好,《中國藥典》里以“亳”冠名的中藥材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和亳桑皮等。在經營方面,亳州市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中藥材集散地,中藥材的經銷聞名中外,成為“中國四大藥都”之首。
受到華佗制備屠蘇酒的影響,以及藥都文化的熏染,古井貢酒一直也在“白酒+大健康”的事業上積極探索。古井集團曾提出“中國白酒傳承的兩個關鍵因素,即文化和健康”的觀點,并認為:中國白酒歷經千年跌宕發展依然為人們所青睞,不僅得益于中國美酒精神的傳播和酒文化的傳承,更得益于中國白酒的“健康”本源。
中國酒業協會、北京工商大學、浙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江南大學、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古井集團共建中國白酒健康研究院
因此,早在2017 年,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酒業協會與北京工商大學的牽頭與依托下,成立了中國白酒健康研究院,為全國首家專業的白酒健康科研機構,旨在發掘白酒健康因子,提升白酒的科學內涵。
并由此推出《古井貢酒健康因子技術研究成果》白皮書,通過內尋外加,固化、優化白酒健康體系。同時,古井集團秉“華佗精神”,還積極探索白酒和中醫藥融合的養生之道,研發推出37 度亳菊酒、古井靈芝酒、米斛酒、“和”系列白酒等多款健康型白酒。在此基礎上,古井集團又獨立建設了“古井健康”公司,專門研究中草藥聯合培植、微生物發酵萃取等相關技術,開發藥食同源類功能性與營養膳食類飲食。
古井貢酒在健康飲酒、白酒科技方面投入不菲,成果也豐碩,在近十年發展中,所擁有的發明專利46項,實用新型專利258項,同時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6項,主導或參與標準20項,尤其是《提高古井貢酒健康活性物質(吡嗪類物質)研究及應用》《亳菊酒》等五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樹立起科技引領白酒健康發展的“風向標”。
因此,中國酒道,作為釀酒、飲酒和用酒的內在規律和知識集合,從亳州源起。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影響了釀酒之道,建立了“天人共釀”的理念;曹操貢獻美酒的歷史,影響了飲酒之道,造就了“飲酒以尊”的文化習俗;而華佗制備屠蘇酒的發軔,影響了用酒之道,成就了“健康用酒”的產品方向。這三方面深刻也影響了古井貢酒,讓其在自然、尊貴、健康的三重維度上不斷演繹和豐富,成為“中國酒道”的典范。
作者簡介:李虓,發酵工程碩士,酒類食品評論作家,古井貢酒文化研究院研究員,酒食評論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