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早茶琳瑯滿目
馬拉糕、千層糕
蘿卜糕、缽仔糕
各式糕點應有盡有
在這眾多美味中
有一款糕點格 外耀眼
它便是享有“嶺南第一糕”美譽的
倫教糕
倫教糕
倫教糕色澤潔白如雪
晶瑩剔透
無論是深諳早茶文化的老廣們
還是初來乍到的游客
都難以抵擋倫教糕的誘惑
《廣東印記》之“倫教糕”
帶你領略這獨特的爽軟滑潤
感受那份深沉的嶺南情懷
倫教糕的起源
倫教糕是用傳統自然發酵方式制作的糕點,發源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
其歷史可追溯至明代順德倫教墟一家經營白粥、糕點的梁姓小店。當時,這家店做的松糕已頗具名氣。據清咸豐《順德縣志》記載:“倫教蒸糕,前明士夫每不遠百里,泊舟就之。其實,當時馳名者止一家,在華豐圩橋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適設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濁,非他人所用。”
清咸豐《順德縣志》
傳說在清咸豐年間,一次偶然事件促成了專稱“倫教糕”這一糕點的誕生。
有一天,店主梁禮成和妻子拌嘴,一氣之下沒有蒸煮糕點。次日,為避免浪費前一天的米漿,他加入新米漿和白糖制作松糕,卻因柴火不足、蒸制時間不夠,糕體未膨脹,成了“板結糕塊”。梁禮成低價出售并自嘲“新產品,益街坊”,沒想到街坊品嘗后覺得入口清爽軟滑不粘牙,比常吃的松糕更可口,第三天紛紛要買“新產品”。
后來,獲得靈感的梁禮成對制糕配方進行改良,從而形成了成熟的倫教糕制作技藝,并正式將這種糕點取名為倫教糕。
清末民初,倫教糕已享譽嶺南,并隨著華僑的足跡而傳至東南亞各地。
倫教糕制作雕塑
倫教糕原料
順德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出產的稻米和蔗糖,成為各式糕點的優質原料。
制作倫教糕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白糖和蠔殼井水。大米需選用優質的順德本地的隔年晚秈米,這種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富含直鏈淀粉,是制作倫教糕的理想之選。白糖則要選用品質上乘的白砂糖,以確保糕點的甜度適中,口感純正。
晚秈米
倫教糕制作技藝
倫教糕雖然原料簡單,但制作工藝卻極為講究,需要經過泡米、磨漿、調味、過濾、發酵、蒸糕、出籠冷卻、切片等十幾道傳統工序,方可制成。
首先是泡米,要將大米經過3次清洗后,按照水與米1:0.4的比例浸泡,浸泡時間約10小時。接著進行磨漿,即把大米磨成漿狀,然后把適量的白糖以清水煮成糖漿,加入到米漿內攪拌均勻,并濾去雜質,保證糕體的純凈。
磨漿
過濾后的米漿進入自然發酵環節,需要嚴格控制時間和溫度,以促使米漿發酵出恰到好處的風味和質地。把發酵好的米漿倒入蒸籠,置入蒸爐裝置蒸40分鐘,使其凝固成形。
出籠后放置到竹篩上自然冷卻。最后是切片,將冷卻后的倫教糕切成均勻的片狀,方便食用。
自然發酵
蒸糕
倫教糕
“想得到酸甜適宜的味道,把握米漿自然發酵進程尤為關鍵。”倫教糕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梁桂歡表示。這并非是簡單地按照固定時間或標準操作即可,而需要憑借制作人日積月累的日常經驗來精準判斷。當糕漿發酵到一定程度,達到足夠成熟的狀態時,方能進行蒸制工序。
可以說,倫教糕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緊密相連、環環相扣,不容出錯,只有嚴格遵循傳統工藝,精心操作每一個環節,才能制作出美味可口、獨具特色的倫教糕。
倫教糕制作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梁桂歡
“嶺南第一糕”
優質的秈米、倫教清冽甘甜的蠔殼井水、獨特的制作技藝,造就了倫教糕晶瑩透白、折而不斷、柔韌彈牙、清甜爽滑的獨特品質,也成就了其“嶺南第一糕”的美譽,還榮獲“中華名小吃”“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諸多榮譽。
2019年,倫教糕制作技藝入選佛山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1年,倫教糕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倫教糕
如今,人們在傳承倫教糕傳統制作技藝的同時,不斷創新,推出黑芝麻、黃金脆皮、黃糖等各種口味的倫教糕,使其成為“世界美食之都”順德的亮麗IP。
糕以地取名,地以糕揚名,倫教糕在時光流轉中持久芬芳。
黃糖倫教糕
黑芝麻、黃金脆皮倫教糕
News
策劃 | 廣東發布、方志廣東
編輯 | 蔡澤純
校對 | 劉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