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收割油菜。謝杰攝
近日,武隆區廟埡鄉油菜種植基地,一把把油菜整齊地晾曬在田里,村民們談笑風生,忙碌地搶割著油菜稈,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油菜長得最好,顆粒飽滿,有史以來產量最高。”種植戶李可元抹了把汗,笑著說。
他的話音剛落,旁邊正在捆油菜稈的吳宏英接茬:“可不是嘛,出水田榨油坊老板王育說,今年的新菜籽出油率特別高,很劃算哩。”
據悉,得益于新品種的推廣、科學田管和適宜的氣候條件,油菜長勢普遍良好,油菜結莢密、籽粒飽滿,畝產比往年多了近50斤,畝產近350斤;全鄉6000余畝,預計總產量突破100萬公斤,較去年增長16%,總產值預計突破750萬元。
此外,隨著高產高油新品種的普及和加工技術的優化,今年油菜籽的出油率也顯著提高,從以往的35%提升至40%,進一步提高了油菜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廟埡鄉不斷探索實驗推廣抗倒伏、高產油品種,優化播種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控,實行技術人員全程指導,采用無人機噴灑硼肥、配合測土配方施肥、有效提升結實率,為油菜豐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采取“油菜+水稻”輪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保障了糧油雙豐收。
廟埡鄉深挖油菜產業多重價值,探索“油菜+”融合發展模式,將“油菜+觀光”“油菜+研學”“油菜+農特”“油菜+文脈”等模式深度挖掘,形成“鄉村產業+鄉村文化+鄉村旅游”產業鏈條,連續舉辦14屆油菜花鄉村旅游節,年均吸引游客超5萬人次,推動廟埡純菜油、老咸菜、廟埡米、武隆老臘肉、菜花蜜等農特產暢銷,年均帶動綜合消費超1000萬元,實現了從“單一賣籽”到“全鏈增值”。(謝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