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世界
為什么要特別認真的閑聊一下這個問題呢,原因是,最近在看一些信息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大概的意思是,在此次印巴空戰,印度輸慘之后,印度有一些軍方人士,開始出現這樣一種說辭,其認為印度如果未來要挑選沖突的對象,中國比較合適,因為中國好多年沒有打仗了,缺乏戰斗經驗,巴基斯坦反而戰斗經驗比較豐富,不好對付。
這本來是一個不值得關注的信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種說辭,是十分滑稽的,就當是這次印巴空戰后,印度各種滑稽表現之一。但請注意,很多時候,如果虛假的信息不是來自下層(大眾層面),而是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很容易會形成整體性的誤導和誤判,就會導致印度的普通士兵,也會覺得是不是跟中國打仗更具有“優勢”,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現象。
要把這個問題說明白,就需要盡可能的展開來討論一種更廣泛的全球各國在戰爭狀態下的不同現象,也就是各個國家或組織,如果爆發沖突,最怕什么?或者說最在乎什么?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討論話題。
同樣是介入戰爭,或發生更大的暴力沖突,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國家所最在乎的點都是一樣的。我舉一些例子來說明這種現象。
像美國這樣的國家,一旦發生戰爭,最不在乎的,是金錢支出和設備等損失,甚至對外圍軍事基地等資源都不會過于在意,放棄海外軍事基地的事情也時常發生。那美國在戰爭狀態的時候,最怕的是什么損失呢,當然是人員損失,死傷一個美軍,美國政府不僅需要付出至少500萬美元的直接撫恤金等,更重要的是會給美國整個軍事行動的國內支持,以及行動合法性等帶來反噬和質疑。
因此,沒有非常足夠的,對美直接傷害性理由,美國要派出軍隊打仗,實際上難度非常大。但關于資金支持和軍事裝備支持,美國從來不會吝嗇,反正這種支持不會影響到美軍的傷亡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是所有的國家或組織,都是這樣嗎?都是生命第一嗎?其實真還不是,比如中東很多極端組織,或者說非洲很多治理非常差的國家,他們最怕的不是人員的犧牲等問題,最怕的是援助資金,或者說手上掌握的某種資源的流失或易主。為了獲得援助資金,或者為了控制某種單一的礦產或稀缺資源,更多的人員犧牲都能接受和合理化。
也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我們需要重新理解印度這個國家。此前中印邊境沖突,印度挑釁中國的方式,就是不斷的把人員派到中國一方,而且這些軍人幾乎都沒有太多的安全保護措施,以達到對中國土地的蠶食,以及激怒中國。而中國本著生命至上的原則,在面對印度這種完全不把印度軍人生命當回事,用人肉做盾牌和蠶食工具的方式,確實非常謹慎,反擊的時候也只選擇非常“原始”的武器工具,這恰恰是為了盡可能的以最小傷害,來警告對方。
但這就使得,印度軍方確實有一種極大的誤解,覺得中國是不是沒有更先進的軍事裝備,中國軍人是不是缺乏戰斗經驗,完全把中國更高的軍事行動道德標準,看成是懦弱。甚至可能是在用這種,故意不惜犧牲更多印度軍人的代價,來塑造反華的民族情緒,這是非常無恥的。
說這個什么意思呢,就是從這種跡象當中,可以明顯的看出,印度在各類軍事行動中,其實最怕的不是軍人的犧牲,這個結論非常重要,這牽扯到如果印度未來真的不顧及中印經濟貿易發展的大局,要從對抗中國的身上尋找存在感等,中國如何戳到印度真正的痛處的問題。
從這次印巴空戰的過程和結局來看,印度在戰爭當中,最在乎的是重工業裝備問題,摧毀其價值最高的進口軍事裝備,或者摧毀其重工業的輔助或產出設施,是印度最在乎的,至于死了多少印度軍人,對于印度政府來說,其實只是表面的在乎,從整個行動和拉入談判桌,或者促使其認輸這個角度來說,根本無足輕重。難道真的是因為人口太多了?
為什么印度最在乎的是進口軍事裝備和重工業及輔助設施呢,這似乎對每個發展中國家都適應啊,其實不然,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整個國家或民族訴求,跟印度不太一樣,印度是一個非常非常需要維系大國形象,也就是需要保持某種進攻性的國家,并不是一個基于防御來構建自己體系的國家。
在這種背景下,進口裝備,維系的不僅僅是一種軍事層面的安全感,更多的是需要這些裝備來建立對周邊國家的進攻性威懾。如果不好理解,我再舉個例子,就拿中東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國家來說,同樣是大量的進口軍事裝備,跟印度的進口邏輯完全不同。靠進口裝備建立防御性需求,跟建立進攻性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成本核算和運行管理模式。
也就是說,沙特等購買的軍事裝備,扔在倉庫生銹都沒有問題,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成本投入,但印度購買的裝備則不同,需要巨大的“運營”成本才能發揮自身的進攻性訴求(需要不斷的向大家展示),比如經常要使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消耗各類原材料,還要防止戰機等自己摔下來,或者被巴基斯坦打下來等,其成本是非常高的。
另外,印度要維系大國形象,同時呢,自身工業水平正處在最關鍵的發展周期,這個時候重工業基礎體系,包括其輔助性的產出體系,一旦出現戰爭性摧毀或運行停止,印度幾乎所有的戰爭體系成本都會大幅抬升,進口裝備的占比會迅速增加,而進口裝備不僅動態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不可“再生”,也就是無法通過更多的進口來降低邊際成本,如果重工業體系正常的話,隨著需求的增加,生產的邊際成本會大幅降低,越生產成本越低。
這還不是印度最大的風險,印度軍事裝備進口依賴度高,成本無法降低,重工業基礎和產出都非常脆弱,同時呢,印度還是一個傳統能源消耗大國,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巨大,自己又無法獲得原油等內部供給體系,這在戰爭時期會更加致命。
在這種背景下,再加上印度離工業化體系依然較遠,就導致有限的工業體系,既要滿足民用市場,又要滿足軍工體系,一旦單方面滿足軍工體系,那么民用市場就需要大量的進口,而一旦民用工業品需要大量的進口,就會消耗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一旦開始不可逆的消耗,就會影響到國防層面的裝備進口,很大的概率就會陷入到系統性的運轉崩潰。
因此,如果印度要不斷的挑釁周邊國家,最有效的反擊方式,也可以說讓印度很快就認輸的打擊方式,并不是面對印度毫無生命價值可言的印軍人肉盾牌模式,而是更大規模的打掉其進口裝備和工業及輔助體系,使其陷入整個系統性的經濟資金流和內部運行的不可持續。
那是不是說,中印之間,就只能處在潛在的互相設防或必然走向對峙的狀態呢,這其實完全取決于印度,過去所有的中印沖突,都是印度單方面改變現狀開始的,而且就算是兩國經濟和貿易嵌入度較高的今天,只要中國向印度釋放較為善意的信息,印度立馬就會認為中國在示弱,想到的不是借此機會增加經濟貿易和投資互動,而是這個時候蠶食一點中國的領土,中國會有所接受。
在這種背景下,印度的行為是非常容易預測的,當中國向印度發出經濟貿易活動善意的時候,或者說當中國的國際輿論環境稍微遇到困難的時候,印度必然會在邊境等領域采取行動,這其實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就像我此前也做過印度和美國簽署貿易協議的預測,就是印度不會輕易的向美國妥協,如果妥協,必然搞事情,就像這次印巴沖突一樣,如果美國在印巴問題上不支持印度,印美貿易協議對印度來說就覺得很吃虧,必須得尋找其他補償方式。
當然,如果從人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印度確實是中國之后,最具潛力的大型經濟體,但這并不代表印度無論做出什么行為,都不會影響到其崛起的趨勢。大國崛起,不是一種必然,維持大國體系,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未來很長時間里,印度的崛起跟中國的崛起,可能還不是同樣的時代背景。
如果不考慮內部組織體系的有效性和文明發展的不同,單純從外部更大的歷史周期看,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本身是擁有全球化大共識,以及全球化推動力最大的時代。這里面包括二戰后的全球化體系,是人類歷史從來沒有過的,整個歐洲和美國都在推動全球化,美蘇冷戰的存在,也是在更大范圍內建立全球化的比拼,并不是一種收縮型體系。
而今天的全球,已經沒有了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力量,整個全球化共識遭到了巨大的質疑,中國雖然具有經貿方面的全球影響力,但這也扛不住美國整個體系性的收縮性回歸。在這種背景下,區域經濟和一對一的互相型經濟合作模式將成為推動大部分經濟體發展的最主要動力,這個時候印度的崛起,趕上的不是全球化的力量和共識,而是全球化的收縮和區域經濟的多極化方向,也就是各國未來的發展,其“左鄰右舍”起到的作用,遠比全球化的力量可能要有確定性。
這意味著什么呢,對于印度來說,如果把自身崛起的外部力量押注,依然放到過去的全球化思維,或冷戰等期間的,通吃美蘇這種邏輯,那就大錯特錯了。更理性的說,就拿俄羅斯和美國跟印度的關系,按照俄羅斯目前的力量,從中東敘利亞等發展趨勢看,俄羅斯已經連中東都進不去了,更不要說輻射印度。美國的話,全球化的消退,美國早已體現在內部的組織架構層面,特朗普為什么說蘋果從中國遷出,為什么要去印度?這不僅僅是蘋果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美國不再以過去的全球化來構建對外經貿和外交關系。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印度無法更好的改善跟周邊國家,尤其是跟中國的關系,其未來發展的持久來源在哪里呢?我此前講過關于以色列、韓國和日本對印度經濟可能的影響,但印度的基數和規模,將帶來一個巨大的現實需求,就是成本的放大效應。比如進口,多增加一分錢,分攤到整個印度的人口等市場,就是一個巨大的成本問題,這就決定了,印度是一個會被成本問題拖垮的國家,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所有的發展增量都會被成本吞噬。
這就是為什么印度幾乎對中國沒有什么出口,但每年還不得不向中國進口一千多億美元商品的根本所在。如果這些商品印度是向其他國家采購,先不說能不能有穩定的供給,僅僅成本方面,可能就會飆升至少三倍,也就是需要付出三千億美元才能購買到相當于中國一千億美元的產品。于是,印度跟中國的貿易,每年能節省下來兩千億美元,這兩千億美元才會變成國內投資和建設的增量,形成發展的積累。
也就是說,當印度未來的發展,并不能依靠全球化(時代變了),以及冷戰時期通吃美蘇,而是更多的取決于跟周邊國家的關系,以及自身內部發展規劃的時候,恰恰開始玩大國崛起的政治外交游戲,同時開始挑釁周邊國家,這種背道而馳的戰略性錯誤選擇確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以上僅供閑聊!
文/肖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