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巴兩國沖突已經告一段落,但是,這場空戰的結果卻還在印巴上空繚繞。尤其是印度國內的某些智庫們,卻還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然而他們研究的方向卻讓我們大跌眼鏡。就在5月18日,根據《聯合早報》報道,
印度國防部智庫披露稱,中國在5月印巴沖突期間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防空和衛星情報支持,并協助巴方重新部署雷達系統,并調整對印度的衛星監控。
顯然,印度智庫認為,我們與巴基斯坦之間的軍事合作給這次印巴沖突帶來了決定性的后果,印度智庫對于我們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合作很是惱火。特別是巴基斯坦在這次作戰當中,使用了更多的中國軍事作戰裝備,讓印度在這次遭遇慘敗很是惱怒。對此,印度智庫在總結這次印巴沖突當中就聲稱,
這顯示北京對印巴沖突的介入程度超出外界認知范圍,而這讓印度現在幾乎所有的謀劃都必須考慮到了兩線作戰的局面。
對于印度智庫提出的呼吁,只是讓我們覺得更加好笑,為啥我們會覺得好笑呢?其實也很簡單,既然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存在固有的歷史矛盾,并且,雙方之間因為克什米爾問題的歸屬也曾多次出手。但問題就在于,雙方之間短期內還無法解決這一問題,也注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還會因為克什米爾產生矛盾,甚至是進一步的軍事沖突。但情況就是,現在似乎已經變了,雖然印度依然擁有軍事力量和體量上的優勢,但是在某些領域,印度已經失去了優勢。
比如這次印巴空戰就已經證明印度在空軍作戰領域已經失去優勢,印度根本就無法壓制巴基斯坦空軍所擁有的中式裝備作戰體系優勢。雖然巴基斯坦方面在戰機數量上不及印度,但是巴基斯坦方面通過中式裝備的電子戰優勢,以及軍事武器的超遠程打擊能力,將給世界展現出新的空戰模式。可以說巴基斯坦方面在空中作戰能力,對印度已經形成了碾壓態勢,這才是印度方面的噩夢所在。
對于現代戰爭而言,制空權往往是作戰雙方爭奪的主要焦點,而擁有制空權,就會擁有制路權、制海權,從而讓己方擁有更大的戰斗主動性。而就目前印巴空戰結果來看,印度顯然已經失去了制空權,那就意味著在克什米爾上空,印度根本就沒有能力再對巴基斯坦展開大規模的地面進攻。要不然印度方面也不會主動與巴基斯坦停戰,畢竟失去了制空權就已經意味著印度所有的作戰計劃都已泡湯。
那么接下來我們的疑問就來了,印度智庫已經將矛頭對準了巴基斯坦裝備的中國裝備,可是印度卻想將所有的責任扣在中國頭上。要知道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軍事合作已經由來已久,并且巴基斯坦大量購買中國的軍事裝備,這已經是司空見慣。只不過是印度和西方并沒有想到,中國軍事裝備已經對他們形成了碾壓式的優勢,大感意外的印度才會將自己失敗的責任扣在中國軍事裝備頭上。
但問題就在于印度智庫給出的建議幾乎就沒什么卵用,印度又如何來應對兩線作戰呢?難道印度一面要應對來自巴基斯坦的軍事反擊,一面又要應對來自于中國的軍事反擊嗎?印度連一個巴基斯坦都無法應對,又何以應對一個遠比巴基斯坦還要強大的中國軍事力量呢?印度智庫拋出的這種應付兩線作戰的思想簡直就是笑話,不但印度無法應對巴基斯坦可能帶來的軍事反擊,更無法應對軍事實力更強的中國軍事反擊。
說點白話,連中國的徒弟都打不過,又何必讓中國這個師傅來出手呢?真佩服印度智庫的腦回路,還準備讓印度做好兩線作戰,印度還是想好了如何應對巴基斯坦這一線再說吧?印度就應該慶幸自己遇到中國這樣的對手,好在中國在邊境問題上始終對印度保持克制,如果中國換做印度的性格,恐怕印度早就已經被打多少回了。恐怕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早就不屬印度,藏南地區也早就會被中國全部收回了。
因此,對于印度智庫拋出這種呼吁,印度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其實也只不過是印度智庫過于杞人憂天的考慮。雖然印度智庫對我們幫助巴基斯坦很不高興,但是這種呼吁印度考慮兩線作戰的思維,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醒印度可能面臨的悲慘局面。但就印度當前的軍事實力來說,這種呼吁也不會起到什么效果,印度的實力想要短期內提高并超越中國,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