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蛋?
劇集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靜默的“權力轉移”。短劇的爆發式增長不僅以分鐘級敘事爭奪用戶注意力,更讓演員生態發生顛覆性變革,沖擊著傳統影視的選角邏輯與人才壁壘。
非科班出身的素人憑借優秀的作品一朝成名,新人演員借助豎屏的風口大展身手,還有部分演員通過短劇賽道找到了事業的“第二春”。這種演員生態的流動性,正倒逼行業重新審視專業與流量、科班與天賦的辯證關系。
值此之際,星番特別推出「短劇破壁者」系列,對話短劇賽道內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演員。追問他們:當短劇演員批量“上桌”,他們能為行業注入怎樣的新鮮血液?面對急劇變化的的影視環境,個體的生存法則又是否會更加殘酷?
「短劇破壁者」第四期對話者:代高政。(點擊查看:;;。)
???
在大多數人眼里,代高政的名字總與“西裝暴徒”“霸道總裁”“腹肌天菜”等短劇標簽緊密相連。然而,在他參加完綜藝《演員請就位3》后,觀眾卻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試圖撕掉標簽、叩問表演本質的代高政。
節目錄制過程中,他是臨時改戲仍然硬著頭皮上臺的“小白鼠”,也是一直以謙遜姿態接受導師建議的“表演新人”。隨著節目的播出,這些片段更是拼湊出了他的掙扎與蛻變。他告訴星番:“ 我想去打破自己的舒適區。一個人在擅長的領域永遠不會犯錯,也永遠不會進步。 ”
盡管從短劇到長綜藝的跨越,意味著必須直面更嚴苛的行業標準、更復雜的角色挑戰,以及外界對短劇演員的固有偏見。但是如今的代高政,已經不再執著于短劇市場的流量安全感,而是選擇減少曝光、沉淀生活,渴望讓觀眾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長。
這一切轉變的背后,亦是一位演員對職業生命力的深刻思考。
01
短劇演員的“破”與“立”
參加《演員請就位3》,是代高政主動選擇的“破局之舉”,是他從短劇邁向長劇的第一步。
“ 我想要有更多進步,就必須把自己放到整個影視行業里去比較,而不是躺在短劇的舒適區。同時,我相信未來的短劇行業也會變得更加細致、精品和規范化,所以作為一個演員,我向《演員請就位3》推薦了自己,我要在節目里學一些東西。 ”
在進入節目以后,看到同行業其他優秀選手、前輩的表現,代高政的壓力隨之而來。第一期“表演之城”播出后,代高政對導師章子怡的那一跪引發了觀眾的熱議。如今回憶起來,他還記得自己那天雖然穿得很多,但是卻因為緊張而全身冰涼,心也涼了半截。
“后來的面試環節,我跟禹哲哥一起上臺,整個人非常緊張,我就像他的保鏢一樣硬挺挺地站在他后面。直到我跟王麗云老師搭檔演了一出戲后,我的狀態才放松了許多。”
在第二賽段,代高政憑借對角色的理解爭取到了《狂飆》里的高啟盛一角,這也是他在《演員請就位3》里的另一個成長關鍵點。
“我記得我當時演完就哭了,那種釋放感是大學四年都沒有過的。我過去拍戲時總演一些所謂的霸道總裁,都是我在保護別人多一些,但是演高啟盛的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保護,原來是這種感覺。
更重要的是, 這場戲還讓我意識到短劇與長劇的核心差異在于——留白 。短劇像爽文,能夠給你百分之百的沖擊。但是經典作品可能只露一角,剩下的沖擊全靠觀眾想象。”
這些節目里的切身體會促使代高政選擇“停下來”。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要被流水線式的短劇作業掏空,或者他更需要生活的積累,而不是一直對外輸出下意識的東西。“ 當然,如果沒有短劇,我也站不上這個舞臺,只不過我想讓大家記住我是演員代高政。 ”
02
在“廝殺”中打破表演定式
談及綜藝中的成長,代高政提到了導師章子怡對他的啟發。
在短劇領域,他習慣用外化的情緒和肢體語言制造爆點,但是在《演員請就位3》的綜藝舞臺上,導師往往要求選手向內挖掘角色的復雜性。比如某次影視化考核中, 章子怡曾告訴代高政,讓他摒棄“導演思維”,轉而專注于人物動機的邏輯自洽 。代高政突然明白了,表演不是演結果而是演過程。
“ 短劇的創作節奏讓我習慣了直給,觀眾要的卻是對角色深層次的共情。子怡老師讓我知道了,真正的表演應該是讓觀眾自己去發現‘冰山下的東西’,演員的作用則是找到角色的‘根’。 ”代高政說,這種表演理念上的顛覆、高強度的打磨,改變了他對演技的認知。
與此同時,《演員請就位3》的賽制也將代高政推入了更殘酷的競爭場域,選手間的切磋不斷。第二賽段里,每位選手都要靠自己跑組爭取角色,很多時候更是需要同時準備多個角色,并在最后一刻才能確定自己是否能有演出機會。
代高政回憶,他們男生組互相試戲、觀摩對手,每個得到角色的選手都是靠著刻苦才“殺出了一條血路”。而這樣的高壓環境, 倒逼他開始打破短劇的“條件反射式”表演,轉而追求角色的精準度 。
“ 并不是說,我以后都不再考慮出演短劇霸總一類的角色了,而是我覺得我是時候改變我的表演方式了,我要更注重角色的‘人味兒’。其實我在錄制期間拍了另外一部短劇。那部劇的對手女演員曾經跟我合作過很多次,但是這一次她跟我說,她覺得我不一樣了,我的表演風格跟以前不一樣了。 ”這些“不一樣”,可能就 是《演 員請就位3》帶給代高政的最寶貴的成長。
霸總之外, 代高政也在醞釀帶給觀眾一些與眾不同的角色 ,比如他想要出演底層小人物,完全顛覆自己之前飾演過的角色類型。盡管,這并不容易。
由于一身健碩的肌肉,代高政接到的角色不是軍閥、總裁,就是皇帝、王爺,很少能遇到其他角色。有一次,代高政進組面試了一個稍微接地氣的角色,他告訴導演,他可以不化妝,甚至可以化得丑一點、黑一點。
“但是導演回答我,有些人不用化就是那種形象,而你還要靠服化去塑造,不如找外形契合的演員。 我想,我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或者很大的突破,才能改變大家對我的看法。這很難,的確很難。 ”
03
在“短劇潮”中,尋找演員的坐標系
面對西裝暴徒、霸道總裁這些標簽,代高政并不排斥。他坦言,正因為有了這些標簽,他才有機會站上《演員請就位3》的舞臺。只不過通常來說,演員身上的標簽會被外界無限放大。
“ 我有段時間很費解,為什么同樣一場戲,別的男演員不需要脫衣服,到我這兒就變成要脫衣服了?還有時候我也很無奈,如果我在前一部戲里脫了,后一部戲里又不脫,后一部戲的導演是不是也會有想法呢? ”代高政思考,他能做的只有與標簽和解、共處,把標簽視作他的跳板,證明自己能跳更高。
和解的過程同樣是一次磨礪心性的過程。代高政始終告訴自己,演員的身材是服務于角色的,他的身體從頭發絲到腳趾頭都屬于角色。如果角色需要他作為一個壯漢,他就是壯漢;如果角色需要他骨瘦嶙峋,他也可以瘦成另一副樣子;或者說,如果角色需要他脫衣服展示身材,他就可以脫。
另一方面,過去三年連軸轉的工作曾讓代高政感到疲憊,行業的爆發式增長也令他有過危機感。 年初,還有朋友問他,最近短劇圈是不是又有誰“殺”出來了?以至于從進入短劇行業開始,他就一直不敢停下來。
“短劇是時代的產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短劇出現,它們的節奏快、觀眾新鮮感轉移迅速,這也讓短劇演員更容易被快速認識和捧紅。可能一部戲就能讓觀眾記住你,但是熱度也可能轉瞬即逝。 我之所以選擇參加《演員請就位3》,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我想充盈我作為演員的內心。這種成長的確定性遠比‘害怕沒戲拍’或‘強迫自己不停工作’的恐慌更有價值。 ”
前段時間,代高政主演的生活流短劇《多大點事兒》播出,這次他的劇情里沒有吻戲和腹肌,只有沉入普通人生活的家長里短。而這部跳出舒適區的試水之作,也 讓 代 高政看到了短劇的另一種可能——精品化、多元化 。
就像導師吳鎮宇向他提到的: 曾經的香港電影黃金期,同樣只用十幾天就能拍出劃時代的經典作品,為什么短劇拍攝十幾天,最后卻留不住觀眾呢?短劇為什么不能在工業化生產中保留藝術性呢? 雖然,這些問題不是僅憑代高政一人之力就能解答的,但是足以讓他更加堅定沉淀的必要性。
采訪尾聲,代高政借用“五年后的自己”勾勒出理想的未來:“ 做讓觀眾認可的演員,沒有前綴,不帶標簽。 ”這或許正是他所有掙扎與蛻變的終極答案。在短劇的流量狂潮中,選擇做一塊沉默的礁石,等待浪潮退去后,露出最本真的質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