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中,南宋是一個軍事實力常被低估的朝代,但是這個看似武力孱弱的王朝,卻曾阻擋蒙古帝國長達四十六年。
對于曾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來說,蒙宋戰爭無疑是一場極其艱苦的戰爭,為了能夠征服南宋,蒙古帝國曾先后派出幾十萬士兵,雙方軍隊爆發近半個世紀的對抗,這場戰爭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極大,同時也徹底改變蒙古帝國的命運。
早在公元1227年時,蒙古軍隊就已經和南宋軍隊爆發沖突,在這一年的春天,成吉思汗曾派出少量騎兵劫掠利州,不過當時的成吉思汗,仍將金國和西夏視為主要進攻目標,他在去世前曾對當時的戰局進行分析,并且認為只有借道南宋才能征服金國。
當成吉思汗去世后,窩闊臺繼承了父親的遺志,他在繼續派兵與金國作戰的同時,開始積極和南宋組成同盟,以此來共同對抗金國軍隊。
公元1234年,已經大廈將傾的金國,在南宋和蒙古軍隊的夾擊下宣告滅亡,也就是在這段時期,南宋軍隊趁勢收復汴京、洛陽和應天府等地。
但是由于缺少糧草和騎兵等原因,這些地區不久后便被蒙古軍隊奪回,此事讓窩闊臺找到攻打南宋的借口,同時也為漫長的蒙宋戰爭拉開序幕。
△蒙宋聯合滅金
公元1235年,窩闊臺以南宋背棄盟約為由,派遣兩路大軍攻打南宋,其東路軍由窩闊臺三子闊出率領,負責攻打南宋的荊襄和江淮地區,西路軍則由窩闊臺次子闊端率領,負責攻取四川等地。
同年的九月,東路軍的先鋒大將口溫不花占領唐州,隨后便開始向淮西地區進軍,而東路軍的主力部隊,則在闊出等人的率領下,開始圍攻襄陽和郢州等城市。
而闊端率領的西路軍,則在鞏昌迫降金國舊將汪世顯,并且以汪世顯部為先鋒,開始向陜南的沔州進軍,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攻防戰。
當蒙古軍隊攻陷沔州后,便在雞冠隘遭到南宋將領曹友聞的反擊,此戰導致蒙古軍隊傷亡慘重,曹友聞趁勢收復仙人關,汪世顯被迫率軍撤離南宋境內。
公元1236年,闊出率領的東路軍占領襄陽城,隨州和郢州不久后也被攻陷,而闊端率領的西路軍主力,此時也已經進入四川,他們在陽平關之戰擊敗南宋軍隊,曹友聞及其部下全軍覆沒,導致蒙古軍隊開始向四川腹地進軍。
同年的十月,闊出在行軍途中去世,而西路軍的主帥闊端,此時已經攻陷成都,他在得知闊出去世的消息后,便率領主力軍隊撤離四川,此前所占領的城鎮,也皆被南宋軍隊收復。
闊出去世后,東路軍便在忒木臺的率領下繼續南下,他們試圖突破江陵防線,結果卻被南宋名將孟珙率軍擊敗,而負責攻打真州的蒙古將領察罕,此時也已經被南宋守軍擊退。
公元1237年的秋天,蒙古大將口溫不花試圖圍攻黃州,孟珙隨后便前去支援,雙方軍隊進行長達數月的攻防戰,在孟珙的率領下,南宋軍隊多次夜襲蒙古軍隊的營地,導致士氣低落的蒙古軍隊最終撤離黃州。
△蒙古軍隊圍攻襄陽城
公元1238年,窩闊臺命察罕攻打廬州,結果遭到南宋守軍的激烈抵抗,導致察罕被迫轉攻滁州,當蒙古軍隊攻占滁州后,南宋的援軍也已經抵達,雙方隨后便在滁州附近爆發決戰,南宋軍隊成功擊敗蒙古軍隊,迫使察罕率軍撤離南宋。
在察罕下令撤軍的同時,荊襄地區的南宋軍隊,也在孟珙的率領下展開反擊,他們收復被蒙古軍隊占領的襄陽城,使南宋軍隊的士氣大增。
而此時的孟珙,已經意識到襄陽城的重要性,他開始補充城中守軍的兵力,并且以襄陽城為中心,建立南宋三條著名防線之一的荊襄防線,以此來阻擋蒙古騎兵的再次南下。
公元1239年,由于蒙古軍隊在淮西和荊襄相繼失利,闊端再次率領西路軍南下四川,而孟珙在得知消息后,便立即前去支援四川的南宋守軍,他在大埡寨之戰中擊敗蒙古軍隊,迫使蒙古西路軍退出四川。
△蒙哥汗的畫像
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孟珙開始加強四川的防御,蒙古軍隊則在不久后繼續南下四川,但是到了1241年,隨著大汗窩闊臺的去世,蒙宋戰爭的第一階段宣告結束。
公元1251年,蒙哥成為蒙古帝國的第四任大汗,蒙宋戰爭也進入新的階段,為了能夠征服南宋,蒙哥曾派忽必烈遠征大理,以此來對南宋進行戰略迂回。
公元1258年,蒙哥汗下令兵分三路攻打南宋,他本人親率主力部隊南下四川,其弟忽必烈則率軍攻打鄂州,而駐守在云南的兀良合臺,則按照此前的計劃,對南宋的腹地進行迂回包抄。
蒙哥率軍南下后,便迅速攻占四川北部的大部分城市,而從云南出發的兀良合臺,則在南宋境內轉戰千余里,他們從云南一路攻打至長沙城下,并且準備支援圍攻鄂州的忽必烈。
可是就在蒙古軍隊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南下四川的蒙哥卻在釣魚城遭受挫折,在經過數月的圍攻后,蒙古軍隊始終無法征服固若金湯的釣魚城。
而曾在西征時立下無數戰功的蒙哥,也在圍攻釣魚城時患病去世,蒙古軍隊對南宋的此次遠征也宣告結束。
而蒙哥汗的去世,無疑是改變了蒙古帝國的命運,隨著蒙哥的去世,其弟阿里不哥開始與忽必烈爭奪汗位,參加西征的旭烈兀,也與金帳汗國爆發沖突,最終導致蒙古帝國陷入分裂。
到了公元1267年,蒙宋戰爭開始進入最后階段,此時的忽必烈,已經成為蒙古帝國的第五任大汗,在忽必烈的命令下,蒙古軍隊再次向南宋進軍,而位于漢江沿岸的襄陽城,則成為蒙古軍隊的首個目標。
同年的秋天,阿術被任命為攻打襄陽的主帥,此時的忽必烈,已經吸取此前攻打南宋的失敗經驗,他下令修建了上千艘戰船,并且組建高達十萬人的水軍,以此來彌補蒙古騎兵不擅長水戰的不足。
公元1273年,在進行長達六年的圍困后,蒙古軍隊使用投石機攻破樊城,隨著樊城的失陷,襄陽城的守將也出城投降,而襄陽城的陷落,則導致南宋苦心經營的荊襄防線宣告瓦解,蒙古騎兵開始進軍南宋腹地,使南宋的滅亡已成定局。
公元1274年,隨著襄樊之戰的勝利,忽必烈開始向南宋投入更多的兵力,他命令蒙古軍隊繼續攻打四川,同時派伯顏等人率領二十萬大軍,開始從漢水進入長江。
此時的蒙古軍隊,已經擁有一支能征善戰的水軍,他們相繼攻占長江流域的多座城鎮,一些自知大勢已去的南宋守將,也紛紛向蒙古軍隊開城投降。
公元1275年,蒙古軍隊占領江淮平原,南宋宰相賈似道得知消息后,便試圖向蒙古軍隊的主帥伯顏求和。
但是此時的蒙古軍隊,已經在戰爭中占據優勢,他們最終決定繼續南下,臨安城不久后便被攻陷,求和失敗的賈似道也遇刺身亡。
到了公元1279年,隨著崖山海戰的失敗,南宋王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歷時四十六年的蒙宋戰爭宣告結束。作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此時的忽必烈已經建立元朝,這個崛起于北方草原的王朝,最終結束北宋滅亡后的南北對峙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