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他出身卑微,生母是侯府下人,他又是個私生子,父親從來沒把他當做兒子,只是把他當作仆從,而自己的那些“兄弟”,把他呼來喚去、任意驅使,因此他的童年過得十分悲慘,母親和姐姐的陪伴,是他幼小心靈唯一的慰藉。長大以后他做了平陽公主府的騎奴,說白了就是個馬夫,不過這段日子是快樂的,衛青索性隨母姓衛,取字仲卿。衛青給我們的感覺是低調、謙卑、堅韌、隱忍,和鋒芒畢露的冠軍侯霍去病相比,衛青顯得默默無聞,茂陵的陪葬墓中衛青的墳冢冷冷清清,而霍去病的則是香火鼎盛,游客們口里都說著:“去病、去病、百病不生!”然后把買來的紅絲帶掛在樹上,并許下自己美好的心愿!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霍去病這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達到了封狼居胥高度的軍事天才僅僅十八歲就將星隕落!
今天說這些只是想說,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包括筆者在內,都仰慕古往今來的那些英雄,尤其是鋒芒畢露的人,而對那些低調謙卑的人,卻往往選擇視而不見。衛青的橫空出世,對于漢武帝而言,是有著特殊意義的,文治武功中的武,就仰仗著衛青、霍去病這對“帝國雙壁”的幫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很多人認為說的是飛將軍李廣,實際上說的是大將軍衛青。
漢代的外戚很多,如竇嬰、田蚡、鉤弋夫人等,在這些人中,衛子夫是個例外,而衛青更是與眾不同的存在。盡管衛青沒什么文化,但人家確實是懂得“不爭是爭”的道理,以及舍得之間的智慧。衛子夫入宮,衛青也順理成章的進入建章宮,成了皇家禁衛羽林衛的一員,和公孫敖等人成了好兄弟。衛青對公孫敖很尊敬,因為公孫敖比衛青年齡大,因此人前人后,衛青都會尊稱一聲大哥,不僅如此衛青還經常把得到的賞賜分給公孫敖和兄弟們,當然公孫敖這個做大哥的,自然要比一般人得到的要多得多。
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結果,是別人意識不到你的好,反而會認為你傻!衛青是個實在人,但不是個蠢人,正是公孫敖這個大哥,在關鍵時刻救了衛青的命。衛子夫入宮后盛寵,這讓皇后陳阿嬌坐立不安,為了替女兒出氣,作為母親的長公主劉嫖選擇了對衛青下手,想借此達到敲山震虎的目的。當劉嫖的手下把衛青綁架到偏僻處準備動手時,正是公孫敖的一聲怒喝,讓殺手們愣了神。為首的人對公孫敖說:“睜大你的眼睛看仔細,我們可是館陶公主的人,今天我們可是奉命行事,就算你們是羽林衛,也不要多管閑事!”公孫敖冷哼了一聲,“館陶公主是什么樣的人?是先帝的姐姐,她會讓自己的手下為非作歹而無國法嗎?羽林衛是天子衛戍,敢與羽林衛為敵,那就是欺君,殺無赦!兄弟們,把這伙賊人就地正法!”
衛青獲救了,他跪倒在公孫敖面前,口里說著:“謝大哥的救命之恩!”公孫敖連忙把衛青扶了起來,說道:“衛將軍不要行此大禮,您已經是將軍了,日后公孫敖還要在您的麾下效力,聽從您的調遣,為您馬首是瞻!”果然后來戰績平平的公孫敖平步青云,那是多虧了衛青這個“弟弟”的照顧,這就叫做“禮尚往來”。公孫敖的投資有了豐厚的回報,他選擇與衛青交好,就是站在了皇后陳阿嬌和長公主劉嫖的對立面上,這就是現在的風險投資,或者說主動站隊了。
衛青的機會是漢武帝劉徹給的,成就卻是自己努力得來的,這和那個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截然不同,李廣利的輝煌戰績建立在無數將士的累累白骨之上,而衛青的戰績,則是建立在他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上,當然他的外甥霍去病更加出色,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但要是在為人處事上,和他的舅舅衛青相比,就相距甚遠了。衛青的成就建立在韓安國的沒落之上,因為韓安國主張守成,這和漢武帝劉徹主動出擊的想法背道而馳,因此這位智將開始被邊緣化。漢武帝讓衛青接替韓安國,作為四路出兵中的一路,另外三路人馬則分別由李廣、公孫賀、公孫敖統領,除了名將李廣之外,公孫賀和漢武帝親戚,而公孫敖則是衛青的“大哥”,這次出兵漢武帝劉徹只保留了李廣,其他的人選都使用了自己的嫡系。
在這次出兵中,公孫敖全軍覆沒,公孫賀無功而返,李廣則做了匈奴人的俘虜,如果不是靠的他騎射之能,恐怕再也回不到大漢。只有衛青率軍長途奔襲,襲擊了匈奴人的政治中心龍城,獲得龍城大捷!你說這是運氣還是勇氣?都有一點吧,衛青沒有居功至傲,依然謙虛謹慎,時時刻刻謹言慎行。以至于漢武帝劉徹說:“你是不是怕朕,認為朕是個暴君,總是有那么一點伴君如伴虎的想法呢?”衛青回答:“陛下是千古難遇見的明君勝主,做法自然與常人不同,衛青一介布衣,而能夠得陛下器重,不是陛下大膽用人,臣怎么能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呢?”漢武帝沒說話,只是笑了笑,心里念叨著:看來這個衛青的肚子里也是有不少干貨的,可不是個一般的武夫那么簡單。
知進退,明得失。這六個字,古往今來的很多英雄人物都做不到,他們有的只有進的勇氣而缺乏退的智慧,有的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瞻前顧后,婦人之仁,因小而失大。衛青做了大司馬、大將軍后,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并沒有越雷池半步,而是謹守本分。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僅位高權重,衛氏一門則五侯權傾天下,就算是自己是為國舉賢,也難免招人猜忌,更何況是把權力看得最重的漢武帝劉徹呢?當他替大俠郭解求情,說辦事的人不小心把郭解列入了遷徙到茂陵的名單之中時,而郭解并不具備條件時,漢武帝劉徹冷冷的說:“就憑他認識大將軍,能讓衛青替他說話,他就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布衣!”
主父偃這個權傾一時的權臣在問斬的時候,衛青剛好路過,他立刻令馬夫調轉車頭,生怕和主父偃有一點的關系,這并不是絕情,而是明智!主父偃當初到京城時,曾來到衛青府上拜望,并得到衛青的賞識,衛青也破例在漢武帝面前推薦。盡管漢武帝劉徹當時并沒有接納衛青的意見,但也對主父偃刮目相看,后來主父偃才有了入仕的機會,因此衛青對主父偃也算是有知遇之恩。而后來在衛子夫立后的過程中,主父偃立下大功,因此主父偃和衛氏之間關系密切,但他在被問斬時,衛青選擇了不聞不問,這不是忘恩負義,而是審時度勢。衛氏樹大根深,但稍有不慎的話,便有傾覆之危,后宮之地危機四伏,無數成眼睛都盯著太子之位,而作為太子劉據的舅舅,衛青更是如履薄冰。
霍去病去世后,衛青做事更加謹慎,不敢越雷池半步,低調得幾乎沒有存在感,只有衛青自己心里清楚:“精鋼易折、流水不腐”的道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衛青才罕見的露出了他的獠牙,對漢武帝的做法指指點點。年輕的時候,不知道龜兔賽跑的真正意義,上了些年紀才清楚:人這一輩子比的不是誰跑得更快,而是看誰活得更久。很多人只知道去爭,而不知道去舍,爭可不都是勇氣,更多的是魯莽,舍也不是怯懦,而是人生的智慧,舍只有棄了煩惱,才能擁有快樂!
,一家之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