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建立的遼朝、西遼、北遼、后遼、東遼、五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契丹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各自有著獨特的中國歷史軌跡。
契丹人建立的政權(quán)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星辰,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這五個以契丹人為主體建立的政權(quán),它們的興衰起伏構(gòu)成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探尋契丹人各自的歷史軌跡,以及所承載的歲月滄桑。
遼朝是契丹人建立的第一個游牧民族政權(quán)。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
916年,始建年號、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天的內(nèi)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此時,契丹人開始有了自己的國家形態(tài)。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天的河南開封市。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遼、年號為“大同”。
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圣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天的內(nèi)蒙古赤峰市寧城縣。
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為“遼”。
1125年,遼被金國所滅,享國218年。
在200多年歷史里,遼朝與北宋、西夏、三國政權(quán)并立,其疆域覆蓋了今天中國的東北三省、內(nèi)蒙古、河北省一帶,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西遼是在遼朝滅亡后,由遼朝皇族后裔建立的政權(quán)。
西遼是由耶律大石建立的政權(quán),大石是耶律阿保機八世孫。作為遼朝滅亡后契丹文明的延續(xù),西遼在中亞開創(chuàng)了近一個世紀的統(tǒng)治,耶律大石名揚歐亞大陸。
耶律大石是遼朝皇族宗室成員,精通契丹文、中原漢文、曾中進士遼朝科舉制度中少數(shù)契丹族進士之一。大石原為遼興軍節(jié)度使,參與抵抗金朝入侵。
1122年,遼朝和金國大決戰(zhàn)失敗,大遼天祚帝逃亡。耶律大石在燕京擁立耶律淳建立北遼,失敗后率殘部西遷西域。
1124年,耶律大石脫離天祚帝,率200騎兵北上可敦城今天的蒙古國青托羅蓋,召集遼朝在漠北的十八部族,建立根據(jù)地。
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稱帝,尊號“菊兒汗”意為“眾汗之汗”,國號仍為“遼”,史稱西遼也稱“喀喇契丹”。
定都虎思斡耳朵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耶律大石確立對中亞的統(tǒng)治。
1141年《卡特萬之戰(zhàn)》耶律大石擊敗塞爾柱帝國蘇丹桑賈爾,征服河中地區(qū)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西遼成為中亞霸主。
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帝國允許伊斯蘭教、佛教、景教并存,未強制推行契丹信仰。官方文書使用契丹文、漢文、波斯文,促進跨文化溝通。
將漢地農(nóng)耕技術(shù)比如水利、造紙術(shù)和火藥引入中亞,推動絲綢之路貿(mào)易復興。
大石的西遼王朝疆域,在中亞最盛時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西遼在文化和經(jīng)濟交流中,促進了中國與中亞、西亞,通往歐洲的絲綢之路。
波斯、阿拉伯文獻稱其為“哈剌契丹”,俄語“Китай”(中國)即源于“契丹”一詞。
契丹服飾圓領(lǐng)窄袖袍與中亞風格結(jié)合,形成獨特的“西遼式樣”。
13世紀初,西遼內(nèi)部分裂。葛邏祿人叛亂,花剌子模崛起蠶食領(lǐng)土后被蒙古西征覆滅。
西遼對中亞的統(tǒng)治依賴分封制,僅派遣“少監(jiān)”沙黑納監(jiān)督附屬國,未建立中央集權(quán)。
高昌回鶻、喀喇汗國、花剌子模等附屬國保留自主權(quán),導致西遼后期各屬國紛紛叛離。
1209年,高昌回鶻投靠蒙古。1210年,花剌子模脫離西遼獨立。
1211年,被蒙古擊敗的乃蠻部王子屈出律投奔西遼,通過聯(lián)姻和陰謀手段奪取了末代皇帝耶律直魯古的政權(quán),自立為帝。
屈出律強制推行佛教,逼迫穆斯林改宗,并強制更換契丹人的服飾,引發(fā)中亞伊斯蘭教徒的強烈反抗。
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將哲別率兩萬蒙古軍西征西遼。哲別利用中亞宗教之間的民族矛盾,宣布尊重當?shù)匦叛觯@得穆斯林支持,民眾紛紛起義反抗屈出律。
蒙古軍迅速攻占西遼都城,屈出律逃亡至巴達哈傷今天的阿富汗!后被當?shù)孬C人捕殺,西遼滅亡。西遼歷經(jīng)六帝,享國86年歷史。
西遼部分契丹人融入中亞各民族,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仍有“契丹部落”后裔。
北遼是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分裂出來的一個契丹政權(quán)。
1122年,遼部分文武大臣在地方擁立皇室成員耶律淳為帝,因國都位于遼國都的北部而史稱“北遼”。
1122年,金軍大舉南下,天祚帝棄都西逃至夾山今天的內(nèi)蒙古大青山,遼朝中樞崩潰。
燕云十六州地區(qū)的漢人官僚和契丹貴族為求自保,推舉耶律淳為新君。耶律淳是遼道宗耶律洪基之孫,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堂叔,封號“秦晉國王”。耶律淳在燕云十六州,擁有崇高的威望。
1122年3月,耶律淳在燕京被李處溫、蕭幹等大臣擁立為帝,改元“建福”,史稱北遼也稱“北遼割據(jù)政權(quán)”。
北遼僅控制燕云十六州中的部分州縣北京、河北北部,是遼朝滅亡前最后的殘余勢力。
北遼核心官員多為燕云十六州的漢人李處溫,北遼采用漢制管理,甚至試圖向北宋稱臣以換取支持。
北遼在金朝、宋朝、西夏黨項人之間夾縫中求生存。試圖通過同時向金國稱臣、與宋朝結(jié)盟的方式求得生存,但未能成功。
北遼建國目的,主要是為了抵抗金國的進攻,試圖延續(xù)遼朝的統(tǒng)治。然而,北遼的實力相對弱小,在面對強大的金軍時,難以支撐太久。
1122年6月,耶律淳稱帝3個月病逝。遺命迎立天祚帝之子耶律定為帝,但實際由妻蕭普賢女攝政。蕭普賢女改元“德興”,試圖聯(lián)合西夏王朝抗金,但燕京守將郭藥師叛降北宋。
1123年初,金軍攻破居庸關(guān)!蕭普賢女逃亡西夏途中被金國金軍俘獲,北遼滅亡僅存續(xù)1年。
雖然北遼存在的時間很短,但它也是契丹人在特定歷史時期的一種自救嘗試。
后遼是在北遼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短暫政權(quán)。
在北遼滅亡后,一部分契丹人仍然不甘心被金朝統(tǒng)治!后遼由契丹貴族耶律廝不于1216年建立。
耶律廝不是東遼王耶律留哥的弟弟,因反對東遼依附蒙古而發(fā)動叛亂。在澄州今天的遼寧海城稱帝,國號“遼”史稱后遼,年號“天威”建立的后遼。
1216年,耶律廝不殺蒙古使者,在澄州自立為帝,脫離東遼與蒙古的控制,建立后遼。
耶律廝不稱帝僅數(shù)月即被部下殺害,后遼陷入內(nèi)亂。
后續(xù)的乞奴、金山、統(tǒng)古與、喊舍等雖掌權(quán)但均未再稱帝,僅以監(jiān)國或王的名義統(tǒng)治。
后遼是契丹人最后一次嘗試復興遼朝的政權(quán),以耶律阿保機后裔自居,但實際控制范圍限于遼東及高麗邊境地區(qū)。
后遼的活動范圍主要集中在中國東北遼東地區(qū),契丹人試圖憑借當?shù)氐牡乩韮?yōu)勢繼續(xù)抵抗蒙古和金國的進攻。由于后遼的力量薄弱,且缺乏穩(wěn)定的根基,最終也未能逃脫被金軍消滅的命運。
1219年,蒙古覆滅金國以后,聯(lián)合東遼、東夏和高麗圍攻打后遼最后據(jù)點江東城,末代統(tǒng)治者耶律喊舍兵敗自殺,后遼滅亡,存續(xù)僅有3年。
雖然后遼只有3年的時間,反映了契丹人在困境中的頑強抵抗精神。
東遼是在金朝統(tǒng)治時期,部分契丹人逃亡到遼東地區(qū)后建立的政權(quán)。
契丹人在遼東地區(qū)重新聚集力量,建立了自己的政權(quán),史稱東遼。
金朝在1211年野狐嶺之戰(zhàn)慘敗于蒙古后,對境內(nèi)契丹人實施嚴苛政策,強制“二戶女真夾一戶契丹”以防范叛亂。此舉引發(fā)契丹人強烈不滿,耶律留哥因擔憂自身安危,決心反叛。
耶律留哥是遼朝宗室后裔,其祖先在遼國滅亡后歸附金朝。他出生于1165年,曾任金朝北邊千戶,負責鎮(zhèn)守遼東地區(qū)。
1212年,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農(nóng)安)、韓州(今吉林梨樹)一帶起兵反金,迅速聚集十余萬契丹部眾,自稱都元帥。
耶律留哥深知難以獨立對抗金朝,遂主動與蒙古結(jié)盟。他與蒙古將領(lǐng)安陳那顏在金山會盟,以“刑白馬、白牛”的儀式宣誓效忠蒙古,獲得軍事支持。
1213年3月,耶律留哥在蒙古支持下?lián)魯〗疖姡谶|東稱王,定國號為“遼”,年號“元統(tǒng)”,史稱東遼。他仿照金朝制度設(shè)立丞相、元帥等官職,定都咸平(今遼寧開原),稱“中京”。
東遼名義上是獨立政權(quán),但長期依附蒙古,接受成吉思汗冊封的“遼王”稱號,成為蒙古在東北的代理人。
1216年,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廝不叛變建立后遼,但僅存續(xù)3年即被東遼聯(lián)合蒙古、高麗剿滅。
后來,隨著成吉思汗蒙古草原上的勢力逐漸崛起!東遼最終也被蒙古軍隊所滅。耶律留哥1220年去世后,其妻姚里氏監(jiān)國,后由子孫世襲統(tǒng)治。東遼最終在1269年被元世祖忽必烈撤藩而亡,共存在56年。
遼朝面臨著來自宋朝、金朝、西夏和崛起的蒙古帝國壓力,生存發(fā)展受到了打擊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蒙古契丹人大遼帝國歷史,歷經(jīng)遼朝218年→北遼1年→西遼86年→后遼3年→東遼56年。從遼朝的建立到東遼的覆滅,整個契丹人持續(xù)了364年歷史。
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及其后裔政權(quán)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相當大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不僅限于東亞,還延伸到中亞、西亞甚至歐洲。
遼朝滅亡后,西遼政權(quán)喀喇契丹通過絲綢之路傳播至波斯、阿拉伯和歐洲。
波斯史書稱西遼為“哈剌契丹”Qara-Khitai,視為東亞帝國的延續(xù)。
俄語、烏克蘭語和斯拉夫語言中,至今仍用 “Китай”(契丹) 代表中國。
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中稱:中國北方為 “Cathay”(契丹),這一名稱被歐洲沿用數(shù)百年。至今,仍是某些品牌比如國泰航空 Cathay Pacific的名稱來源。
起源于內(nèi)蒙古364年歷史的遼朝契丹人,成為中國在海外的一張名片!可以說,契丹人在世界歷史上的“名氣”毫不遜色漢唐和蒙古帝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