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李玉剛,很多人立刻想到他《新貴妃醉酒》里的扮相和唱腔,覺得他給傳統文化帶來了新意,他確實紅得很快,但有一個人,直到生命的最后,都似乎沒能原諒他,這個人,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先生。
倆人之間那道解不開的“結”到底是什么?一切似乎都始于一場演出中的一句話......
星光乍現惹塵埃
李玉剛的音樂,說白了,就是在流行歌里頭摻了戲曲的味兒,尤其是他那個男扮女相、男女聲來回切換的絕活,確實抓人,他自個兒也爭氣,從《星光大道》那樣的百姓舞臺一步步走出來,可人一紅,就容易飄,有些事兒,也就跟著來了。
記得有那么一場演出,舞臺背景上赫然打出八個大字:“前有梅蘭芳,后有李玉剛”,這話,李玉剛自個兒聽著,心里頭指不定怎么美呢,可這話傳到梅葆玖先生耳朵里,那可就完全不是那個味兒了。
梅蘭芳先生是誰?那是中國京劇旦角行里頂天的大宗師,開創了影響深遠的梅派藝術,梅葆玖先生作為梅派正經的傳人,一輩子守著父親的衣缽,兢兢業業,都不敢說自己能跟父親平起平坐。
李玉剛這么一來,在梅先生看來,這不光是狂到沒邊兒,更是把梅派藝術,乃至整個京劇的臉面往地上踩。
如果說“前有梅蘭芳,后有李玉剛”還只是點著了引線,那李玉剛后來在一公開場合,張嘴就來的一句“我代表博大的梅派藝術向觀眾問候”,那可真是把馬蜂窩給捅穿了。
據說,梅葆玖先生當時就坐在臺下,聽見這話,臉都綠了,氣得當場甩袖子走人,這道理明擺著嘛,你李玉剛又不是梅派弟子,連拜師的門坎兒都沒摸著,你憑啥代表梅派?
這在講究師承、論資排輩的梨園行里,可是犯了大忌諱,這已經不是什么謙虛不謙虛的小事兒了,這是明晃晃地越了雷池,踩了人家的底線。
藝術的尺,究竟該如何衡量
梅葆玖先生之所以反應這么大,并非因為小肚雞腸,也不是眼紅別人走紅,在他心里,藝術傳承是頭等大事,必須懷有敬畏之心,京劇,特別是梅派藝術,每一個動作、每一段唱腔,都凝聚著“唱念做打”的真功夫,是幾代人用心血積累的瑰寶。
李玉剛的表演方式,更多的是一種“借鑒”和“混搭”,可以視作一種新穎的舞臺呈現,但如果說這就是梅派,或者他能代表梅派,在梅葆玖等老藝術家看來,無異于混淆視聽,甚至是在消費梅派的金字招牌。
老先生常說,學戲先學做人,心得上先得擺正了,得謙卑,他覺著李玉剛的路子,怎么看都帶著一股子急功近利的勁兒,像是奔著抓眼球去的,這跟梅蘭芳先生當年那種“移步不換形”的創新,根子上就不一樣。
梅蘭芳先生的創新,那是扎在深厚的傳統土壤里,為了讓京劇這棵老樹能發出新芽,是為了藝術本身能往前走,而李玉剛的一些做法,在梅葆玖先生看來,更多的是盤算著怎么能火,怎么能來錢快,少了那份對藝術本身的癡迷和純粹。
這事兒鬧大了之后,李玉剛也出來解釋過,說是主辦方自己安排的,他本人沒想把自己抬那么高,可話出口,如水潑地,哪那么容易收回來?造成的影響,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擦干凈的。
尤其是在梅葆玖先生和眾多京劇圈里人看來,你要真沒那個心思,干嘛當場不吱聲,你要真懂規矩,怎么會說出“代表梅派”那種外行話,這就像在人家祖墳上蹦迪,還說自己沒惡意,誰也不會相信。
風波之后,新星的路也顛簸
這些年,李玉剛在藝術這條道上,也時不時磕磕絆絆,比如他唱那首《萬疆》,現場表演時明顯跑了調,他解釋說是耳返出了毛病,可聽眾們不怎么買賬,覺得一個專業歌手,連這點突發狀況都應付不了,也太說不過去了。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他早年在悉尼開演唱會,氣息不穩,甚至有人悄悄議論他是不是“對口型”,這些事兒,零零總總加起來,讓他那個“藝術家”的光環,暗淡了不少,專業素養也開始讓人打鼓。
再加上后來,他又去給網絡游戲站臺吆喝,還成了綜藝節目的常客,什么《蒙面唱將猜猜猜》、《跨界喜劇王》,哪兒熱鬧往哪兒湊,這些舉動,在他的一些老粉絲眼里,覺得挺“掉價”,好像把自己辛辛苦苦攢起來的藝術神秘感和那點兒“仙氣兒”,都給折騰沒了。
李玉剛自己說,這么做是為了推廣傳統文化,但這理由,聽著多少有點兒牽強,推廣傳統文化,法子多的是,是不是非得走這條路,大家伙兒心里都跟明鏡似的。
這一連串的事兒看下來,一些當初對他印象挺不錯的觀眾,也開始琢磨過味兒來了,慢慢理解了梅葆玖先生當年為啥那么激動。
或許,在老一輩藝術家心里頭,藝術那份神圣感和傳承的規矩,比什么都重要,他們是真怕啊,怕年輕人為了圖快,圖名氣,走了歪路,反而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給糟踐了,給弄得不倫不類。
平心而論,李玉剛的出現,確實讓不少原先對戲曲不感冒的年輕人,開始注意到類似戲曲元素的表演,這一點不能不認,他那首《新貴妃醉酒》,也確實是紅極一時,大街小巷都在放。
但藝術這條路,尤其是你想跟“大師”、“流派”這些詞兒掛上鉤,那就遠不是唱幾首抓耳的歌、穿幾件華麗的衣裳那么簡單了,它背后,得有深不見底的文化積淀,有千錘百煉的扎實功夫,更重要的是,得有那份從骨子里透出來的,對藝術的敬畏和謙卑。
說白了,李玉剛和梅葆玖,一個是鉚足了勁兒想在市場上殺出條血路,搞融合,玩跨界,盼著能趕緊讓大伙兒都認識、都喜歡;另一個則是死死守著傳統的根脈,強調一板一眼的正宗傳承,對藝術的純粹性,那份較真勁兒,幾乎到了偏執的地步。
誰對誰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恐怕答案也不一樣,但梅葆玖先生至死不曾釋懷,這份執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值得我們每一個看客,尤其是那些吃藝術這碗飯的人,好好咂摸咂摸味兒。
結語
藝術的殿堂,終究不是靠一時的喧囂和熱鬧就能站穩腳跟的,真正的玩意兒,得靠時間去熬,靠匠心去磨,更得靠一代代人,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小心翼翼地接著,傳下去。
所以,您覺得李玉剛落得這樣的下場,究竟冤不冤枉?
信息來源:
央視網2007-03-10《梅葆玖炮轟選秀紅人李玉剛:沒資格稱“男旦”》
中國新聞網2010-04-08《梅瑋澄清梅葆玖"不滿"之說 歡迎李玉剛學習梅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