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地迎陣風9級,局地風力強勁影響農田作業。
5月17日午后北風呼嘯,下午風力漸弱傍晚結束。這樣的大風天,正趕上華北地區春末夏初的農忙時候。
田里的玉米苗剛破土,大棚里的蔬菜正開花坐果。狂風一起,嫩苗容易倒伏,棚膜可能被掀翻。老一輩農民都知道,“立夏刮大風,小麥一場空”,雖說現在作物不同,可防風仍是大事。
氣象專家說,近期冷渦頻繁,冷暖空氣交匯讓強對流天氣多發。這種中小尺度天氣像“急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卻特別考驗應對速度。
咱農民朋友別慌,先看看自家的大棚骨架是否結實。
竹竿支架該加固的趕緊加固,繩子綁緊壓膜線別偷懶。露地的幼苗咋辦?可以扎些防風障,或者臨時蓋點秸稈。
有人覺得老一輩用石頭壓膜邊的土辦法挺管用,其實結合科學更保險。比如壓膜時每隔兩米加個沙袋,既省勁又穩固。北京山區地塊零散,更得注意地頭的老樹枯枝,別讓風刮下來砸了莊稼。
去年房山有農戶沒及時清理地頭斷枝,大風一來砸壞了半畝番茄苗。現在這個時候,不光要防大風,還要留意后續的降溫可能。
雖說白天最高溫24℃,但夜間12℃的低溫對幼苗也有影響。防風同時做好保溫,地膜覆蓋別露出太多根莖。有人可能問,這么忙的時節,從哪兒開始下手最有效?
我個人認為,先檢查露天作物的支撐結構,再加固設施農業的棚體。村里的合作社可以組織互助隊,幫著缺勞力的農戶一起干。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南早就發下來了,趕緊去村部領一份看看。
別等災害來了才著急,現在花半天工夫,能省三天補救。
這次大風雖說來得急,但提前準備就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咱們種地靠天吃飯,但也得學會和天氣“較勁”。
老祖宗留下的經驗是寶,加上現在的科學方法,更有底氣。
記住,防風保苗就兩點:早排查、快動手,別拖到天黑。
今晚睡前去地里轉一圈,看看壓膜的石頭有沒有松動。明日早起接著加固,趕在下次天氣變化前把活兒干完。
種地就是這樣,每個節氣都有每個節氣的緊要事,錯過了就得等明年。這場大風給咱們提了個醒,農時不等人,防災更要搶在前頭。
只要咱們把準備做充分,再大的風也刮不跑豐收的希望。最后再嘮叨一句,干活時注意安全,遠離廣告牌和老樹,別光顧著護莊稼傷了自己。現在就行動起來,檢查大棚、加固支架、清理地頭,一樣都別落下!
豐收從來不是靠運氣,而是咱農民一步一個腳印防出來的、干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