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在教書,是在逼瘋學生
4月11日,教育部的一紙通報掀起波瀾,全國多地學校被點名曝光。
違規補課、不合理安排學業、提前開學——每一項都直指學生“被卷”的日常。
一時間,從南到北、從教師到家長,全都炸了鍋。
當我看到這份《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典型案例》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震驚,而是——
終于來了。
這次,不是喊口號,也不是做樣子,而是真的“下刀子”了。
河北,砍在最疼的地方
最先被“開刀”的,是河北。
高碑店第一中學,被抓了個正著——高三還在違規補課。
結果不僅被全省通報批評,三年內評優評先資格也沒了。
你以為這就完了?在資金分配上,連補助都給你打最低檔。
這是警告,不是提醒。
對地方學校來說,這種處罰,比罰款還難受。
江蘇,砍掉面子和未來
江蘇更直接,不拐彎抹角。
四所違規補課的高中,統統被取消“四星級”稱號,兩年內不得申報。
在江蘇,“四星高中”意味著地位、榮耀、優質生源。
沒了星級,錄取線必然下滑,學生質量也會往下掉。
這不是懲罰,是系統性打擊。
卷不動的,是天賦;失去的,是未來。
河南,動了烏紗帽
河南干脆動了人。
三所違規補課高中,校長和負責人就地免職。
不是處理學校,是直接拿掉關鍵人。
教育部這次是真動根了。
你想“卷”?可以,先把帽子摘了。
說實話,我是支持雙休的
學生每天六點前起床,十點后離校,睡眠不足六小時。
長期繃緊的神經,一點小事都可能讓他們崩潰。
你說他們脆弱?但成年人都受不了的強度,憑什么讓學生扛?
教育,不該是壓榨。
我們到底在培養誰?
如果我們還在用“分數”決定一切,注定走不遠。
國家需要有思維、有能力、有創意的人,
不是死記硬背的“刷題機器”。
現在高考越來越靈活,題海戰術早就過時。
睡四小時能上一本文憑,但撐不起一生。
我們不是在培養勤奮的人,而是在透支孩子。
愿這一次,不只是嚇一嚇
這次,教育部動了資源,動了名聲,動了權力。
這不該是一陣風,而應是一次真正的轉向。
把教育從“分數主義”帶回“育人本質”,
把“逼瘋孩子”變成“呵護成長”。
教育的盡頭,不該是精神病房。
你怎么看現在的“卷”?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說你的想法。
#教育改革 #學生心理 #老師心聲 #雙休 #補課整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