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〡李老逵
大家最近都對小米汽車那場事故討論很多,我也想來說說我的感受。
確實,小米電動車很好看,我昨天在路上就看到了兩輛,一輛在車流中穿行,顯得十分動感時尚酷炫,而另一輛就不太好了,在拖車上面,看著外表完好不像是事故,估計是車子出了故障。
前兩天,網上流傳出一段所謂的“雷軍內部講話”,主要內容如下:
有評論者認為,這段講話,沒有一丁點對生命的敬畏。
確實,我也覺得這段講話太冰冷了,沒有道歉,沒有反思,沒有溫情,似乎只有對“15周年慶典”被取消的遺憾,對自身優勢和未來決心的強調,然后就是長篇累牘的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勵。
雖然這是內部會議,但是也不能通篇都是打雞血,首先應該是直面人的鮮血。
小米最近爆出的不完全是安全問題,而是誠信和專業度的問題。拿安全去解決宣傳上的誤導,路徑不對。
說實話,我不會買小米的車,因為凡是發展太快宣傳太好的,不管再有情懷再有傳奇,我都會打個問號。
一家做手機的廠商僅僅用了短短的四年,就造出了無比先進的“神車”,而且還是“在參與的所有的權威機構的評測里面都拿到了最高分”,這本身就是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情。
稍有生活閱歷和人生經驗的人都會很清楚地明白,產品營銷可能確實很好,但質量是需要時間檢驗的。科學規律是無情的,并不會對愛國和情懷網開一面。
更何況,我也不理解為什么做手機的公司非要去造車,而做空調的公司卻要去造手機。做好自己的專業不好嗎?
老板高調,宣傳更高調,說好聽的是拿手機和互聯網思維來做車,其實是變相承認“不專業”。手機是低值耐用消費品,手機和軟件是可以通過試錯,快速迭代升級的,但是汽車絕不能,不應該用手機的思路思考,很多屬性不一樣,這關系著群眾的生命安全。
作為消費者,對某家公司的最大支持就是買東西,但一定得把企業家跟產品區分。企業家可以一天三變,但汽車這樣的復雜產品沒法隨著變。雷總在發言里發誓了這么多,也沒說清到底是哪兒不安全,只能痛往自己要反思上攬,這可能是成本最小,損害最小的話術。
上個月我寫了一篇,就用結尾處那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一件事情美好的都已經違反客觀規律了,那我不但不會深信不疑,反而會覺得異??謶帧!?/p>
-完-
規則變化,請先點“...”,再點“設為星標”,否則推送不到
推薦如下文章(已經做超鏈接,點擊即可閱讀):
全文900余字,喜歡請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作者:李老逵,法學雙碩士畢業,曾在國務院部委工作多年,嫉惡如仇,仗義敢言,因此辭職改做執業律師。赤子之心不改,憂國憂民常在,忙時搬磚,閑暇寫作。文章多替蒼生寫,不為君王唱贊歌。
發聲不易,敬請搜“jinliandeliangyigan”(金蓮的晾衣桿)或長按下方二維碼,加本人微信進粉絲群,讓我們永不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