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澳大利亞西海岸,美國海軍“明尼蘇達”號攻擊型核潛艇進行訓練。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作者 楊永春
在美國政府加征關稅的影響下,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三國的“奧庫斯”(AUKUS)核潛艇協議再度面臨爭議。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報道稱,美國對鋼鐵和鋁征收的新關稅可能導致向澳大利亞交付核動力潛艇的計劃延遲,并造成后者的采購成本大幅增加。2021年9月,英、美、澳三國簽署的“奧庫斯”協議同樣處于不確定性的漩渦之中。
“奧庫斯”是一項三邊安全合作協定,旨在強化美、英、澳三國的軍事協作。其內容包括兩大支柱:一是涉及核潛艇的合作,二是其他先進軍事技術的合作。按照規劃,澳大利亞將在21世紀30年代初接收首批3艘由美國制造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并有可能追加兩艘。此外,美、英、澳三方還將聯手打造基于英國設計、美國提供技術支持的新一代核潛艇,預計21世紀40年代交付給澳大利亞。同時,三國還將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及網絡戰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然而,AUKUS核潛艇這個耗資高達3680億澳元的龐大項目伴隨著不斷高漲的批評聲浪,整個計劃充滿了變數。
特朗普政府對所有進口鋼鋁產品征收25%的關稅,即使是澳大利亞、加拿大及英國等“五眼聯盟”成員國也不例外。此舉無疑將大幅推高核潛艇的建造成本,使原本就十分昂貴的核潛艇計劃更加難以預料。美國參議員蒂姆·凱恩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提到,“核潛艇建造面臨預算和進度上的挑戰”。由于該協議存在潛在的核擴散風險,它還遭到東南亞國家和南太平洋島國的強烈抵制。何況,美國造船業本身面臨重重困難,想要在短期內重振并不現實。英國路透社稱,華盛頓方面擔憂,向堪培拉提供軍艦可能會削弱美軍自身的兵力。
無論是“弗吉尼亞”級還是未來的“奧庫斯”核潛艇,都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英國的潛艇生產能力堪憂,特朗普政府奉行孤立主義對歐洲防務開支的影響,也可能導致澳大利亞在等待名單上被排到更靠后的位置。鑒于此,澳大利亞退役海軍上將彼得·布里格斯呼吁重新考慮與法國的合作,發文稱澳大利亞應放棄漏洞百出的“奧庫斯”核潛艇計劃,轉而尋求備選方案。澳大利亞若反復無常地對待法國,將嚴重損害自身的國際信譽和形象。還有人提出用側重防御的“針鼴戰略”替代“奧庫斯”協議,希望澳大利亞借此建立獨立自主的本土國防工業。然而,對制造業相對落后的澳大利亞而言,這似乎只是一廂情愿的理想主義。
在澳大利亞國內,“奧庫斯”協議也遭遇了各界人士的廣泛質疑與反對,加劇了民眾的疑慮和不滿情緒。二戰期間,美國在開發原子彈的過程中曾背棄盟友英國。在2024年出版的新書《核潛艇:令澳大利亞主權慘敗》中,政治評論員安德魯·福勒指出,“奧庫斯”倡議對澳大利亞國防并無實質幫助。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更是直言不諱地批評該協議“既不公平又糟糕”,認為它僅有利于美國的利益。前澳大利亞駐美大使約翰·麥卡錫也呼吁重新審視澳美關系,尋找符合澳大利亞長遠利益的合作方向。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的孫皖寧教授則質疑“奧庫斯”是否擁有足夠的民意支持。工黨前外長加雷斯·伊文斯更是直接將參與“奧庫斯”核潛艇計劃描述為“喪失主權的行為”,并形容它是一個“低俗笑話”。去年4月,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同舉辦的關于“奧庫斯”的研討會上,前澳大利亞外長鮑勃·卡爾嚴厲抨擊該協議是“一坨散發著惡臭的牛糞”。
華東師范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預測,考慮到經濟投入、政治代價及安全風險,澳大利亞最終可能在這場交易中空手而歸。結合各國專家的意見、澳大利亞政界人士的觀點,再加上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奧庫斯”計劃大獲成功的幾率似乎越來越低。
(作者是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