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如果一個人對錢財和物品過于看重,當用的不用,該花的不花,可以給別人的舍不得給,人情來往只進不出。這種吝嗇的人被稱之為皮筲箕。
皮筲箕、皮筲箕、圓簸箕
比如,說別人的時候,說“他就是皮筲箕一個”,當面責怪人時說“你真是一個皮筲箕”。
背地里說別人的皮筲箕,是一種貶損,聽不到也就算了,老話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后無人說”。如果當面說人家是皮筲箕,人家的心里就很難受,免不了起爭執,甚至對罵起來。
皮筲箕是吝嗇,或者說,是對錢財和物品很小氣的代名詞。這個名稱在現在的農村,仍然經常聽到?,F在很多農村民眾搬到城里定居,在城里居民區,也經常聽到這個名詞。
記得小時候,每當梅子熟了的時候,因為我們村里梅子樹很少,我們兄弟要到十多里地的山上去摘楊梅,回來的時候,挑著滿滿的兩大簍。進村的時候,見者有份,讓碰到的人嘗嘗,回到家里兩個簍子的楊梅去掉了一小半。
進門后,父母拿著碗裝著楊梅,給左鄰右舍的人家,每戶一碗,最后,兩簍楊梅就剩一小半簍了。
辛苦了一天,來回幾十里,摘回來的楊梅最后只剩一小半簍,心里自然有怨氣,免不了嘴上要抱怨幾句。父母就會安慰說,“你們不能做皮筲箕哦”,聽到這話,我們的抱怨也就停止了。
在我們村里,不管是家里果樹結的果實,還是從山上摘回來的果實,大多數的人都會給左右鄰居分享,美其名曰“眾人吃了眾人香,個人吃了個肚裝”,好的東西就要舍得與人分享,這就是農家人的淳樸。
我們家里也經常接到別人家送來的楊梅和時鮮水果,還有各種剛出來的蔬菜等。你舍得,別人也舍得,你對別人小氣,別人也對你小氣。
筲箕
我們村也有個別很小氣的人家,從山上摘楊梅或其他野果回來,進村的時候,為了不讓別人看見,脫下上衣,把簍子罩住,還有的用草和樹葉遮掩住。
實際上,這樣做是藏不住的,越藏越讓人懷疑,不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罷了。村里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你是在有意掩藏什么東西,不愿與人分享。人家當面不好揭穿,等你走遠后,就會說一句“皮筲箕!”。
在農村,家庭之間相互借東西很正常,比如,紅白喜事借八仙桌和凳、餐具等,農忙時節借農具、借其他工具等。有的人家非??犊?,沒二話說,讓人拿走;有的人家則不愿外借,村里人私下就稱這種人為“皮筲箕”。
那么皮筲箕是什么東西呢?
皮筲箕
農村有一種生活用具,叫筲箕,用竹篾編織而成,類似于撮箕,只是沒有把子。有的地方把撮箕叫簸箕,類似于簸箕。
我們家鄉撮箕不是簸箕,撮箕一面敞口,用細條竹篾編織,竹篾之間有一定縫隙。是用來裝比較臟的東西,比如帶土的紅薯、土豆、豬草、垃圾、泥土等,甚至還可用來裝衣服到河里洗,可能用來撈小魚蝦等,用途最多。
簸箕是圓形的用具,分中小型和大型,由寬而薄的竹篾編織而成,做工比較精致,沒有縫隙,用來播米,就是當米和糠混合在一起時,用這種工具把糠播出去,米留在簸箕內。大型的簸箕用來曬干菜,過年時用來做年糕和糍粑。
圓簸箕
筲箕類似撮箕的形狀,也是細條竹篾編織,有縫隙。筲箕主要用來裝干凈的物品,主要用來裝食物,如紅白喜事時用大筲箕裝米飯,過年打糍粑時,用來裝糯米飯等。小筲箕用來裝粗米、豆類,還用來淘米,瀝干水泡的米(磨成米粉后做湯圓之類),也用來裝洗好的菜,裝煮熟的紅薯之類。
皮筲箕的做工,類似于圓形的簸箕,也是用寬而薄的竹篾編織,做工比較精致,沒有任何縫隙。主要用來裝粉末狀的食品原料和其他物品,比如,米粉、面粉、豆粉、紅薯粉,以及其他雜食粉等,還可裝小米、碎米、米糠等。
筲箕和皮筲箕的區別是,用筲箕裝面粉之類的粉末狀物品和細小顆粒物品,要從縫隙中漏出來,就是裝小米也會漏掉一部分。皮筲箕則絲毫不漏。
相傳,皮筲箕之名的來源,主要是制作的原料不同,最早是用楠竹筍皮做成,所以叫皮筲箕?,F在我家鄉還有人做這種皮筲箕。后來人們發現這種筍皮做的皮筲箕不賴用,而且比較小,不太實用,于是改進了工藝,用竹篾編織,其名依然叫皮筲箕。
皮筲箕
農村還運用制作皮筲箕工藝,用來制作籮筐,為了區別一般的籮筐,把這種籮筐稱為皮籮。一般籮筐是沒有蓋子的,皮籮是有蓋子的。
市場上較早出現,替代竹篾皮筲箕,是用鐵皮做的皮筲箕,時間應該是明清時期,民間簡稱為鐵筲箕。有一些地方把吝嗇之人的皮筲箕,改稱為鐵筲箕,其吝嗇的程度更進了一步,其乏損的程度也更加深一層。
現在市場上用塑料制作的筲箕,農村稱為塑料皮筲箕,但是,農村民眾裝食品的時候,大多還是喜歡用竹篾皮筲箕,環保衛生,用起來也放心。塑料皮筲箕只能用于裝一些非食品的東西。
過去農村把吝嗇之一比喻為皮筲箕,主要是根據皮筲箕的特性來說的。皮筲箕的特性就是裝東西的時候,不漏分毫,只進不出。這樣的比喻很貶損人,但也比較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