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故事”
我們一起傳唱
《時光家書》
有沒有那么一首歌,會讓你聽到就想家?
5月15日是第32個國際家庭日,,將心系小家、情牽大家、以德傳家、以廉潤家的溫暖故事送到千家萬戶。
當旋律淌過耳畔,時光便裹著廚房的煙火氣、老火靚湯的味道與窗臺的月光,把家的故事娓娓道來。
唱“家的故事”的人,是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王璁,星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廣東歌舞劇院特聘聲樂演員李芝舟。
喉間流轉的不只是音符,也是浸透了歲月的溫柔與力量。她們怎么唱好“家的故事”?對“家”有什么樣的情愫?聽聽她們的故事。
唱的是對
“大家”與“小家”的熱愛
看到粵語版《時光家書》歌詞,在廣州土生土長的王璁腦海里浮現了自己的生活點滴日常:和家人喝早茶“吹水”,出門工作一天歸家有人等候,逢年過節有醒獅起舞……
旋律一響,音符透著滿滿的嶺南音樂元素。王璁說,開篇“清晨匆匆的腳步”采用“嗦哆咪”旋律走向,這在嶺南音樂中很常見,副歌“濃濃情意書寫溫暖家書”的旋律再次呼應,編曲既保留嶺南特色,又展示了新的生命力。
“這首歌是熟悉的廣東味道,唱的是身邊人身邊事,以粵語來演繹很親切。”王璁說,粵語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的文化紐帶,一句粵語便能喚起灣區人的身份認同。《時光家書》以粵語演繹,將地域文化符號與時代主題相結合,兼具文化底蘊與傳播力,唱出了灣區人對“大家”與“小家”的熱愛。
王璁說,“家家美滿有福氣,和你共相守了不起”“灣區相依相伴相守,牽手共唱同一首歌”“燈火璀璨家園溫暖,同心勝千言萬語”等歌詞,通過個人家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等多層維度的敘事,實現了情感的層層遞進與共鳴,精準傳遞了守好“大家”才有“小家”的深刻內涵,亦是灣區人共同的心聲。
“這也是我作為一名教師常鼓勵學生們做的事情——守‘小家’護‘大家’,用歌聲傳遞溫暖、凝聚力量。”王璁說,希望這首《時光家書》能成為跨越時空,讓每個傾聽者都能在旋律中觸摸到家國的溫度,無論身在何方、歷經何境,都能從歌聲里汲取奔赴未來的勇氣,將這份愛與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每位聽眾
都能找到“家”的答案
演唱普通話版《時光家書》,星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廣東歌舞劇院特聘聲樂演員李芝舟穿過了一條“時光隧道”,看到的是嶺南街巷的騎樓、茶樓、舞獅,看到的是廣東人家的庭院、砂鍋、熱茶。
“我就像是一個講故事的人,用聲音把家的故事娓娓道來,希望通過歌聲,為繁忙生活中的人們帶來溫暖。”李芝舟說。
《時光家書》在創作時面向社會征集對“家”的描述,由粵姐姐與家人們共同執筆打造。李芝舟說,從千萬種“家”的感受中提煉共性,讓歌詞貼近生活、貼近人心。正如歌里唱到的“孩子呀你快樂我也幸福”,簡單的歌詞,詮釋著家人對孩子最純粹的牽掛與愛意。
李芝舟來廣東求學、工作已有8年,是一位新廣東人。大約每兩個月,她會回湖南老家一趟。她說,演唱這首歌,不靠技巧,全靠共鳴的感情,“回家能叫一聲爸爸、媽媽,就是最幸福的事。”
李芝舟說,《時光家書》正是用音樂為這種幸福找到了具象化的表達——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小家”始終是溫暖的起點與歸宿;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大家”始終是堅實的后盾與依靠。
“每一位聽眾都能在旋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家’的答案。”李芝舟說,這首歌不僅是對“小家”溫暖的吟唱,更是對“大家”同心的禮贊。
伴奏來啦,歡迎跟唱
家書有聲,溫暖可循!
《時光家書》
粵語版&普通話版伴奏來啦
向“南粵女聲”公眾號
發送“《時光家書》伴奏”
即可獲取伴奏下載鏈接。
歡迎你用歌聲傳唱家的故事~
在微博、抖音、視頻號平臺
帶話題#用一首歌寫家書
發布跟唱視頻~
來源:廣東省婦聯、南粵女聲、南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