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見過中獎后拉黑親友的,見過夫妻為中獎分錢離婚的,可真沒見過給路人分錢的!”
最近云南小王就上演了一波“騷”操作:花1萬塊買刮刮樂中100 萬,轉頭就給店里的7個人每人分了1萬。
本身這件事曝出來之后就挺讓人眼紅的,可萬萬沒想到,評論區的網友們一分析全是貓膩
分錢現場堪比 “撒錢直播”
5 月 14 號那天,昆明某彩票店剛開門,小王一大早就進了彩票店門口,毫不猶豫就買下了整本“好運十倍”的刮刮樂。
這操作肯定能把店員們驚得目瞪口呆了,要知道,整本刮刮樂少說也有好幾百張,普通人誰會一口氣全買了?
更絕的是,小王刮了一會兒覺得太慢,所以直接喊上店里的 7 個顧客和他一起刮獎。
這哪是刮獎,簡直是集體掃雷啊!
沒過一會兒,奇跡出現了——十張標著 10 萬元的中獎券被刮了出來!小王當場拿到 100 萬現金,轉手就給每個人分了 1 萬當好“彩頭”,據說連店主都額外收到了場地費。
目擊者說,小王穿著樸素,出手卻極為豪爽,直接從背包掏出現金分發,甚至婉拒了合影請求。
見過有分錢的,但是沒見過把百萬分出去的,這格局和手筆小編佩服。
不過這小王分錢分得倒是挺痛快的,可這正本彩票的中獎率是不是被掉包了,要不就是提前知道大獎位置了?
反正怎么想怎么奇怪。
天上掉餡餅?還是精心策劃的劇本?
“普通人誰會花 1 萬買刮刮樂啊?”
這是事情一出,網友們發出最多的質疑。
據傳,在彩票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整本刮刮樂的中獎金額其實是固定的,有些彩票店老板會偷偷留下中獎率高的部分。
甚至有知情人爆料:“老板基本就是看一本彩票能中多少錢,賣一半留下來一半。”
還有人質疑,分錢時現金捆得整整齊齊,一看就是提前準備好的道具。
而且小王分錢的7個人里,有一個是彩票店的常客,分錢可能是串通好的。
更讓人起疑的是,小王領獎時異常冷靜,全程戴著口罩,連身份信息都沒透露。
怪不得大家認為是內部人員操作的呢!
還記得之前某網紅花2萬買刮刮樂結果還虧了 9000,這更能證明買一次彩票就中百萬的可信度還是太低了。
不過也有網友分享了身邊的案例,說自己的鄰居就曾經花了50塊錢中了100萬,而且雖然概率低,但總要有人中獎的啊,那么這個人為什么不能是小王呢?
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這小王真的是天選的歐皇圣體,那么這家店的彩票顧客率將會至少暴漲至300%。
而如果小王中獎這事不是真的,那這家店的是懂營銷策略的。
畢竟這彩票成本最多10來萬,但如今這事兒一出,全國都知道了,這帶來的曝光量相當于投了幾百萬的廣告。
行業黑幕大起底
根據官方數據,刮刮樂的返獎率是 65%,但大獎概率低到離譜。
以“甲辰龍 30 元”彩票為例,2000 萬張里只有 4 個 100 萬名額,相當于中大獎的概率是五百萬分之一。
換句話說,就算你把整本刮刮樂全買了,中大獎的概率也不到 1%。
更扎心的是,中小獎的概率雖然高,但獎金大多是面值的 1-2 倍。
也就是說10元面值的刮刮樂,中獎金額通常在 10-20 元之間,想靠它發家致富,真是比登天還難。
更離譜的是,還有店家利用群眾想要中大獎的心理去騙人。
2024 年,浙江一女子被一名自稱是“體彩技術主管”的網友騙了 10 萬去買彩票。
這個主管跟這名女子說她掌握了內部的信息,還編出了個叫“必中彩票”的app讓她下載,結果這女子確實中獎提現了,但是后期那名主管就卷錢跑路了。
就算是真的有人中大獎,網友們也會懷疑領獎人是內部人員,盡管彩票店多次進行辟謠,但類似的傳聞卻還是只多不少。
理性看待彩票
據資料顯示,那些中大獎彩票的人,有的人實現了暴富,有的人卻遭遇了破產。
陜西男子中彩票后,領獎時說希望穩定一陣子再考慮之后的事兒;而武漢彩民中800萬后盲目投資,結果血本無歸;更有中獎者因親友借錢不還,最終反目成仇。
果然啊,有時候中大獎也未必是好事。
彩票的本質是公益 + 娛樂,每張 2 元的彩票,有 0.72 元用于公益,剩下的 1.28 元買個希望。
偶爾買一兩張當作消遣沒問題,但千萬別把家底搭進去。
結語
彩票中了獎是運氣,不中咱就當作公益。
至于小王這事兒是真是假,咱就當個熱鬧看看得了,日子還得照常過不是?
最后還是那句話,彩票這玩意兒,買個樂子就行,可別把家底兒搭進去。
信息來源:熱搜!有福同享!7人幫刮獎刮出100萬每人分1萬
2025-05-16 11:53·四川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