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防衛省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草案內容日前曝光。草案宣稱,中國與俄羅斯正在加強包括軍事活動在內的合作,這是“日本安保方面的重大擔憂”。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日方渲染“中國威脅論”,本質是為增加防衛預算尋找借口?!冻招侣劇贩Q,在討論日本周邊局勢時,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草案宣稱“東亞可能出現類似俄烏沖突的局勢”,并表示日本將“迎來戰后最大的考驗時期,并將進入新的危機時代”。
在這份備受矚目的草案中,日本對中國的描述直接用 “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這 11 個字來定位,草案中還聲稱中國正 “急速加強核、導彈、海上及航空戰力”。然而,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是在遵循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框架內有序推進的,是透明且公開的,日本這種無端指責,純粹是為了制造緊張氛圍,為其自身的不良企圖尋找借口。此外草案在臺海、南海問題上也表現出過度的“關心”,對中國內政進行粗暴干涉。
石破茂(資料圖)
曾經低聲細語的“深化經濟合作”,如今變成了清晰的立場宣示。新版《防衛白皮書》那明晃晃的武士刀封面,配上“鍛刀”二字,連防衛省的官員私下里都承認,這就是要強化軍事威懾。這可不是腦袋一熱的沖動,日本正琢磨著怎么通過調整內部經濟和外交布局,給自己在國際上重新畫個像。只是,這新形象背后,藏著個解不開的疙瘩:經濟上,中國市場那塊大蛋糕,誰舍得真丟?2023年,中日貿易額足足3900億美元,占了日本出口的四分之一還多。
所以現在日本知道著急了,呼吁中方坐下來,就有關問題開展談判。但是依我們看來,原本東海的這些海底資源,都是屬于我們的。日本的本土僅限于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這是二戰后日本無條件投降規定的。所以對于東海資源開發問題,無論是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是我方占優,日本如果好好的跟中方溝通,在釣魚島和臺灣問題上老老實實的,我們或許還會考慮給日本分一杯羹。但是從目前日本的表現來看,我們在東海的資源開發,絲毫不必顧及日本的感受。
東海開發(資料圖)
據界面新聞報道,中國已停止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LNG)約兩個半月,即便在中美新關稅政策下,短期內進口仍難恢復。5月14日12時1分起,中美相互調整后的關稅正式實施,中美各取消91%的關稅、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90天,保留剩余10%的關稅。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中國已對美LNG加征15%關稅,對原油加征10%關稅。因此,此次中美關稅政策調整后,中國對于進口美國LNG的關稅仍為25%,進口美國原油的關稅為20%。
除了液化天然氣,美國的農產品也一樣被中國市場拋棄。有消息稱,中企正在南美桑托斯港修建巨型出口碼頭,主要用于運輸玉米、大豆等糧食。與此同時,秘魯太平洋沿岸一個斥資35億美元的深水港即將建設完成,還有中企在巴西農業腹地鋪設數百英里長的鐵路。這些項目都在表明,中國和南美洲的聯系正日益加強,進出口貿易會在原本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升級。特朗普挑起“關稅戰”的這段時間,中國買家已經放棄了美國大豆等農產品,改從巴西等南美國家進口。
天燃氣管道(資料圖)
特朗普原以為“關稅杠桿”能逼中國續簽2020年貿易協議,承諾每年采購2000億美元美國貨,現在卻竹籃打水一場空。可以說,特朗普政府這段時間的焦慮肉眼可見,畢竟鬧也鬧了打也打了,總不能真的折騰半天,還不如不折騰吧。不論是為了保留顏面還是爭取利益,特朗普都不會安分。果不其然,環球網消息,美國商務部突然對華為使出“毒計”,宣布廢止《人工智能擴散規則》,同時發布三項針對性禁令,堪稱對華為的"全面封殺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