錳(Mn)是一種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維持骨骼健康、保護細胞免受損傷、調節血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我們每天只需要少量的錳,但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
錳在人體中主要發揮以下作用:
保護細胞:錳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有害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
促進骨骼健康:錳有助于維持骨骼的強度和韌性,減少骨折發生風險。
調節代謝:錳在糖、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中起著關鍵作用,有助于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正常飲食的人一般很少發生錳缺乏現象。長期偏食、挑食和一些疾病可能會導致錳缺乏。錳缺乏時,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骨骼異常、運動失調等。相應的,錳過量也會影響健康。與其他微量元素相比,錳的毒性比較小。工業中錳礦的開采與冶煉,機械制造過程中的電焊作業,農藥、塑料、燃料及汽油防爆劑的生產與使用,甚至煤炭燃燒,都在不斷將錳釋放到人類的生存環境中,進而造成人群不同程度接觸到錳。
長期經呼吸道接觸過量的錳,會導致進行性神經系統損害。嚴重者會出現重度精神病癥狀,出現幻覺、暴力行為等。病情進一步發展的話,患者神經系統的形態學改變很像帕金森病的改變,可出現四肢肌張力增高、動作遲緩笨拙、行走困難等。
哪些人需要檢測血錳水平呢?雖然大多數人通過正常飲食可以獲得足夠的錳,但以下幾類人群需要特別注意錳缺乏或錳過量:
長期營養不良或偏食:如果飲食中長期缺乏富含錳的食物,如全谷物、堅果和綠葉蔬菜,可能會導致錳攝入不足,增加健康風險。
胃腸道吸收不良:如果患有胃腸道疾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或經歷過胃腸道手術,可能會因吸收障礙而出現錳缺乏。
長期使用抗酸藥物:某些抗酸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可能影響錳的吸收,長期使用這些藥物的人群可能面臨錳缺乏的風險。
長期依賴靜脈營養:如果一個人無法通過正常飲食獲取營養,而是依賴靜脈營養(通過靜脈輸液直接提供營養),就可能會面臨錳過量的風險。長期靜脈營養可能導致錳在體內積累,因此建議定期進行血錳檢測。
在高錳環境中工作:如焊工、礦工等長期暴露于高錳環境的人群,可能會因吸入錳粉塵而導致體內錳水平升高,可能引發神經系統問題,建議定期檢測血錳水平。
肝膽系統疾病:如果你有肝膽系統疾病,如肝功能不全或膽汁淤積癥,由于錳的排泄受限,體內可能會積累過多的錳,增加中毒風險,建議定期檢測血錳水平。
錳的攝入量和人們的膳食模式有關,植物性食物中錳的含量比較高,動物性食物含錳量比較低。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錳的適宜攝入量是每人每天3.5毫克,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10毫克。
如果經過檢測,體內錳水平偏低,建議優先通過飲食補充。多吃一些富含錳的食物,如糙米、燕麥等全谷物,堅果(如杏仁、核桃),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同時鼓勵飲茶(尤其是綠茶和黑茶)。如果檢測結果顯示錳過量,請謹遵醫囑,減少或停止含錳藥物的攝入。
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 李文韻 高鍵
編輯:王建影 管仲瑤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