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誰更想和對方打一仗呢?
現在中美兩國彼此都看對方不順眼,但要說誰最想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那絕對是美國。
首先中國愛好和平,能用談話來解決問題就絕不會先動手;其次,中國目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盡可能地發展經濟,讓國內各方面都繼續穩步發展。只要不是到非打不可的臨界點,我們都不會首先選擇戰爭。
而美國就不一樣了。
戰爭就是美國這個國家的本能和歷史慣性,美國建國249年,僅有16年未參與戰爭。
美國在海外有800多個軍事基地、年均700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早已將軍事霸權刻入國家基因。
美國已經習慣通過戰爭來謀取自身利益,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戰爭對于美國而言,不僅僅是一種軍事行為,更是一種政治、經濟手段。它可以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去干涉他國內政,重塑地區格局,從而確立自己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而面對中國的日益強大和崛起,美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倍感焦慮,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無所不用,從政治打壓到貿易戰再到科技封鎖,軍事圍堵和威脅都用過了,但美國發現這些方法對中國都沒有什么用。
眼下美國遏制中國的手段,似乎只剩下了戰爭這一項。
而美國也很清楚,以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早打不如晚打,再拖上幾年,那就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打得過的問題了。
這種思想在美國高層已經是一種共識,但是美國現在自己也虛,美國人很清楚一點:那就是自己的國家正在走下坡路。
美國深知,與中國進行一場全面的正面戰爭,代價將是難以承受的。
中國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陸軍,還有著先進的海軍和空軍,以及不斷發展壯大的火箭軍。
中國的軍事技術在很多領域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如高超音速武器等方面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如果選擇正面開戰,很可能會陷入一場曠日持久、勝負難料的戰爭泥潭,甚至可能會危及到其自身的國家安全和全球霸權地位。
因此,他們更希望來一場可控的代理人戰爭,把中國拖入戰爭泥潭,讓代理人和中國發生沖突,自己躲在幕后或是最低限度地介入戰爭。
代理人戰爭是一種相對低成本的戰略選擇。
美國不用大規模地投入美軍部隊,避免了國內民眾對戰爭的強烈反對情緒,同時也減少了戰爭對美國國內經濟的直接沖擊。
美國可以通過向代理人提供資金、武器裝備和技術支持,讓他們在前線和中國對抗,從而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
這樣一場局部沖突既能消耗中國實力,又能為軍工復合體輸血,又能轉移國內通脹壓力,還能避免直接沖突所帶來的巨大風險,這就是美國的“完美算盤”。
這也是美國這幾年一直在中國周邊四處拱火的原因,美國不斷挑動周邊反華勢力對中國進行挑釁,希望中國哪天自己忍不住了,跳進他精心設計好的陷阱。
尤其是臺海,美國一面聲稱“不支持臺獨”,一面又不斷對臺軍售,甚至秘密訓練臺軍,想把烏克蘭的劇本在臺灣重演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
其次則是南海,美國近五年不僅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次數激增,冒用他國飛機識別碼進行抵近偵察。其真實目的,是挑動越南、菲律賓等國與中國對抗,希望中國有一天在南海和這些國家發生戰爭。
美國策動代理人戰爭,本質是霸權衰落的垂死掙扎。代理人戰爭看似是美國“低成本制衡”中國的高招,實則是霸權末路的黔驢技窮。
“美國想打代理人戰爭,不是因為勇敢,而是因為恐懼。”恐懼中國崛起打破霸權秩序,恐懼美元失去全球收割能力。
美國想用代理人戰爭收割利益,卻低估了中國的戰略定力:我們不想打仗,但更不怕打仗
對中國而言,備戰才能止戰。一邊加速軍工,增加軍隊戰斗力;一邊繼續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時間在中國這一邊,等不起的是美國。中國可以把美國拖入時間的棋局之中,但是如果你把我們逼急了,觸碰到我們底線了,那我們也不會害怕在戰場上見真章。
75年前,我們的先輩用小米加步槍打出了中國幾十年的和平,今天我們也愿意為后代子孫打出一個萬世太平。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