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黃浦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陽光?零距離家園”)啟動儀式舉行。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杜松全,黃浦區委書記杲云與3位殘疾人代表共同在啟動屏上留下手印,標志著這一服務陣地正式投入使用。
表彰典范案例 共繪融合未來新圖景
活動現場揭曉了首屆“黃浦區社會助殘十佳優秀案例”,區委副書記李忠興、副區長王槐向獲獎案例代表頒獎。一組以多元創新推動殘健融合的生動實踐驚艷亮相:“以文化浸潤”領域,手語紅色宣講團讓“無聲”信仰觸達人心,特殊兒童藝術療愈工作坊用戲劇搭建心靈橋梁,孤獨癥社會融入課程為“星星的孩子”打開社交之門;“促就業破圈”領域,企業手語門店的“指尖服務”打破溝通壁壘,商圈無障礙環境升級讓消費體驗更有溫度,培智青年就業孵化基地為特殊群體鋪就職業坦途;“保權益護航”領域,司法系統“無障礙綠色通道”讓公平正義“可觸可感”,跨部門聯動的殘障就業保障機制織密權益防護網;“拓服務創新”領域,滬上首個“非視覺書店”用觸覺與聽覺重構閱讀體驗,多維公益療愈空間為心靈成長提供“柔性支撐”。
啟動現場,特教學生以手語表演《世界贈予我的》,愛心企業捐贈由特教學生參與創作的 “百善圖” 及綠植。區人大副主任姚曉紅、區政協副主席陸靜向司法機關、街道、企業等首批四家 “殘健融合主理人” 獲授鑰匙。
這些從文化參與、就業賦能、權益保障到公共服務的全維度實踐,以“一人一策”的精準服務提升殘障群體獲得感,更以“破圈融合”的創新思維,勾勒出特殊群體跨越障礙、擁抱社會的鮮活成長軌跡——當手語成為紅色故事的“翻譯官”,當盲文書籍與咖啡香氣共融,平等與尊重正在城市肌理中生長出最溫暖的模樣。
多元服務賦能 構建“零距離”關愛平臺
作為黃浦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項目,該中心總面積超1200平方米,設置多功能活動區、就業指導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空間,為殘障人士提供教育培訓、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體驗等服務。中心建立常態化活動機制,每月開展藝術工坊、就業沙龍、文化市集等超15場活動,既作為服務陣地,也成為殘障群體與社會溝通的橋梁。
社會力量匯聚 創新助殘模式突破想象
啟動儀式上,世界英林心·上海站捐贈的“百善圖” 由特教學生馮驍與母親共同創作,108個“善”字體現“以殘助殘”的互助理念;索尼(中國)捐贈的“協生農法”綠植,為中心打造可觸摸的自然療愈場景。值得關注的是“助殘項目主理人 + 快閃店”機制,黃浦區法院、五里橋街道、上海外服集團、上海東方證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會四家單位,將在兩周內通過主題展覽等快閃形式,推動助殘理念從單向輸出轉向全民參與。其中,司法機關聚焦權益保障,街道強化社區支持,企業開展職業培訓,公益組織推動藝術共創,形成多元協同的助殘格局,讓助殘理念從“單向輸出”變為“全民參與”。
未來,黃浦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將依托黃浦區助殘社會責任聯盟,建立 “月度主題 + 周度亮點” 活動體系,開展手語文化課堂、無障礙設施體驗等市民參與項目,促進助殘理念從專項關懷向日常化、生活化轉變,為殘障群體融入社會創造更廣闊空間。
記者 / 盛寅敏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陸偉國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