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政辦公室向青年教師敞開,教育的奇跡悄然發生。
來源 | 《中國教育報》5月8日3版好老師
作者 | 劉藝慧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第一小學
黨支部書記、校長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第一小學在2019年獨立建制時,就有70個班級、3200余名學生,師資隊伍的突出特征是“新”:新教師多,“90后”教師占到80%,行政團隊新手多,缺乏學科領頭人。為此,學校打造“后備骨干成長營”,核心目標直指教師隊伍中的結構性問題:既要培養專業精湛的教學骨干,也要鍛造善于管理的教育領導者。
因此,成長營采用“雙軌并行”模式,將專業發展與行政管理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參訓教師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的同時,深入行政部門進行為期一年的跟崗學習,這種“專業筑基、管理賦能”的雙重滋養,讓教育者的多元潛能得以開發。
一是“雙向奔赴”選學員。學校打破了論資排輩的窠臼,摒棄了傳統的“領導推薦制”,采用“自主申報+多維評估+黨組織會議終審”的公開選拔模式,即教師選擇想去跟崗的部門,跟崗部門根據教師的綜合表現,確定是否選這名教師。學校還會關注、動員那些特別優秀卻沒有勇氣報名參與的教師,最后由黨組織會議集體決定后,公示跟崗教師及部門名單,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放到鍛煉崗位上來。
二是“雙重培養”育人才。學校致力于打造科研創新特色,所以成長營針對教師團隊特質及學校人才缺口,采用“雙重培養”模式,跟崗教師不僅要學習跟崗部門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還要學習該部門教科研項目的撰寫,籌備、參加該部門的各種重要比賽、活動。為保障跟崗教師學有所成,學校聘請部門主任為管理導師,平時注重言傳身教、手把手帶,外聘名師、特級教師為專業發展導師,定期進行聽評課指導,幫助他們實現管理能力和專業素養“雙提升”。
三是“二次參訓”多歷練。在第四批成長營跟崗結束后,學校發現報名跟崗的教師數量與素質都有所下滑,學校打破“一輪培訓”的局限,建立“跨年度二次參訓”機制,允許教師根據發展需求二次參訓,選擇其他行政部門跟崗,為復合型人才成長開辟通道。
四是“兩種方式”展成長。結束跟崗后,教師要在全體教師大會上進行專題匯報,說感悟曬成長。學校還會放手讓他們去核心參與、籌備學校重大活動,如學校首屆畢業晚會,加強實踐鍛煉。
經過5年探索,參加過成長營的38人中有22人成為學校管理中堅,2名管理骨干奔赴集團內另兩所小學擔任書記、校長職務,2人成長為中層正職,7人擔綱副職,7人成為學科教研組長,還有3人獲市新秀稱號,1人獲評區能手,29人獲區新秀稱號,他們在學校各領域閃閃發光。
例如,已是德育處主任的竇一凡指導15人次獲得省市區輔導員風采大賽特等獎,自己也成長為“江蘇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江蘇省青聯委員”;已是教師發展處副主任的潘祝青指導一線教師申報課題,實現普通教師省、市級課題“零的突破”,她核心參與的教學成果獲無錫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當行政辦公室向青年教師敞開,教育的奇跡悄然發生。如今,38名參訓教師如神經末梢般分布在學校各領域,正在以基層創新的方式重塑組織DNA,使學校成為持續進化的有機體。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