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木蔥蘢、萬物競發的初夏時節,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5月19日,南京市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活動在浦口區響堂堂屋拉開帷幕,老山森林生物多樣性觀測站正式啟用。
野生動植物頻頻“打卡”南京,今年新發現兩種未記載物種
在南京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的全域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中,目前共記錄到3672個物種。南京的精心呵護換來野生動植物頻頻“光顧”。今年1月,高淳東湖村發現了罕見鳥類灰斑鳩,刷新了南京物種觀測紀錄;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再生洲區域首次發現被譽為“鳥中國寶”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枕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科研人員還在浦口珍珠泉景區內發現了兩種江蘇省生物名錄中未記載的物種——串珠藻與叉錢苔。此次發現不僅豐富了江蘇省水生生物多樣性記錄,為研究長江下游濕地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提供了新樣本,也印證了南京近年來生態修復對物種保育的成效。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處處長吳豪表示,通過制定精細化保護政策、強化科研監測支撐、引導公眾廣泛參與,南京正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保護體系,為珍稀物種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為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
“監測網絡”越織越密,老山森林生物多樣性觀測站亮相
老山森林生物多樣性觀測站的正式啟用成為當天活動亮點。“老山森林生物多樣性觀測站是南京市首座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觀測場站。站內建有六大模塊,涵蓋功能用房、科普互動體驗中心等。”浦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趙倩園介紹道。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全省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國家林草局劃定的省內唯一一處森林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是全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生物物種總數多達2081種(不含水生生物)。因其重要的地理區位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老山成為江蘇省20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節點之一。
“觀測站建成后,不僅能對老山生物多樣性開展長期監測,為保護管理提供數據支撐,還將憑借豐富的科普資源,成為市民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窗口,助力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邁向新高度。”趙倩園說。
搭建多元平臺,構建保護參與“全民網絡”
為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旅游、自然教育等深入融合,讓公眾沉浸式感受生物多樣性魅力,南京持續拓展生態實踐陣地。繼去年首批9家生物多樣性體驗地亮相后,今年再度公布7家體驗地名單。“入選第二批體驗地非常開心,作為企業,守護本土生態我們責無旁貸。未來我們將以科普館為中心,設計打造生物多樣性體驗路線和特色體驗點,構建‘一核多極、全域聯動’的生物多樣性體驗網絡。”溧水昆蟲世界生態園負責人王牧表示。
當下越來越多人選擇拿起相機走進自然,前不久李現“打鳥”在網上引發各地文旅歡迎李現來當地“打鳥”。當天活動現場頒發了2025年浦口區“5·22”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攝影比賽獲獎證書。特等獎獲得者蘇云用鏡頭捕捉到小貓頭鷹靈動的眼神。“我真切地感受到,保護就是對生命的敬畏。”
近年來,南京正積極搭建多元平臺,通過舉辦自然教育課堂、培養青年科普講師、開發生態旅游線路、開展主題攝影藝術展等方式,引導公眾深度參與,實現從生態旁觀者到主動參與者的角色蛻變。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夢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