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相信,只靠一個縱隊,能擋住廖耀湘的十一萬大軍。
也不是所有的三天都能改變戰局。
但這三天,拼上的是命,是一個縱隊的全部血肉。
——《壹》——
黑山不是重點,卻成了戰役轉折
十縱不是主角,起初沒人以為他們能扛下這場仗。
1948年10月,錦州戰場火力集中,東野主力五個縱隊在硬打,林彪親自坐鎮,黑山,只是地圖上一道小口子。
十縱負責在那里拖住敵人,最多三天。
所有人都知道這點,甚至林彪都明說:“黑山若失,軍法從事。”話雖重,但十縱不是主力,它只有四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總兵力不過兩萬。
對手呢?廖耀湘兵團,十一個師,機械化部隊,兵力超過十萬。
一支部隊要拖住五倍敵軍三天,這是個死任務,但必須有人去死,命令下來的時候,十縱沒吭聲,他們只知道,東野主力正在攻錦州。
如果錦州打不下來,全盤皆輸,如果打下來了,廖耀湘南逃,就得靠他們擋住。
十縱開始進駐黑山前線,那是遼西平原北側一片丘陵地帶,東西被醫巫閭山和繞陽河夾著,中間是一道狹長公路,通往營口。
道路不寬,兩側是低洼沼澤,適合埋伏,不利大兵團展開。
從軍事地圖上看,像是一條天然的鎖鏈,卡在敵人脖子上,問題是,這把鎖鏈太細了。
——《貳》——
沒人相信他們能擋住
第一天,敵人沒急著打黑山。
1948年10月21日,廖耀湘兵團突然兵分兩路,一路攻打彰武,佯攻東野北線防線,一路折向黑山,大虎山。
這是一次突轉,兵團指揮部前一天還在研究錦州,第二天就換了方向。
林彪卻沒慌,他早料到這一步,“他不會打錦州,他要往南。”林彪對部下說這句話的時候,錦州還沒完全攻克。
他判斷敵人想逃,唯一出路是營口,黑山就是必經。
問題來了,敵人是真要打黑山,十縱就必須拖住,不然,一旦敵人機械化部隊沖破這條防線,往南推兩天就到海邊,坐船南撤。
10月22日,廖耀湘兵團重兵壓上,十縱正面迎戰。
敵人調集新六軍、新一軍各一個師,配備大量坦克、重炮,展開強攻,這是國民黨系統內最精銳的美械部隊,火力遠超十縱。
敵人第一波攻勢就在早晨發動,炮聲連著地面顫動,山丘像被掀開,陣地上根本站不住人。
黑山西北方向的101高地失守,那是關鍵位置,能直接俯瞰整個防線,如果丟了,十縱陣地就被撕開口子,賀慶積坐不住了。
他是十縱司令員,原是紅軍出身,老資格,這時候,他下令:“拿不回來,誰也別活。”
十縱29師連夜反攻,打了整整六個小時,拼刺刀,扔手榴彈,貼身肉搏,炊事員、通信員都被拉上陣地,守住了,但傷亡慘重。
戰場上的血干得很快,但尸體沒人來收。
工兵把炸開的彈坑當戰壕用,彈片從戰士臉邊飛過,沒聲音,只有一股風,第二天,敵人又來,換方向,從大虎山東翼突破。
這里地勢低洼,有一條碎石公路通向防線,十縱早料到,埋下雷區,但敵人帶著掃雷車。
敵軍機械化部隊是十縱的死敵,他們有坦克,十縱沒有,怎么辦?夜里用手榴彈綁在竹竿上,等坦克開近了,從地道口鉆出來,一根一根地插。
有人被坦克碾了,連叫都沒叫一聲。
有人沒等命令就沖上去,有人把身上剩下的手榴彈全塞進坦克履帶,他們不是不怕死,但他們知道,如果他們死得慢一點,主力就能回得快一點。
——《叁》——
孤軍未敗,敵意已亂
到第三天,十縱已經幾乎打光了,傷員躺在彈坑里不肯退,有的嘴里咬著繃帶,身體卻還撐在壕溝邊。
傷兵讓位給還能開槍的,炊事員端著飯鍋送完飯就被塞了一把槍。
他們從來沒這么打過仗,不是拼勝負,是拼時間,每活一天,都是拿命在賭敵人的退路會不會被封死,而敵人已經開始慌了。
10月24日,廖耀湘在司令部里來回踱步。
情報顯示:東野主力已經從錦州方向回師,正逼近遼西,他不知道有多少部隊,猜不出會不會打他的側翼。
他開始考慮轉向,撤?打穿?還是就地硬拼?
但還有一個問題沒解決:黑山卡著他的脖子,三天了,竟然還沒拿下,這是他沒算到的,國軍前線指揮官開始急躁,下令強攻。
炮火更密集,飛機開始投彈,整個大虎山煙塵遮天,陣地變成焦土。
但十縱沒退,他們把陣地割成若干段,每段由一個排死守,退一步也要換一個敵人,這一天下來,十縱陣地平均一個小時換一次陣地指揮官。
換的不是人,是血,賀慶積開始下最后一張牌。
他把預備隊和內蒙騎兵師投入戰場,這支騎兵原是支邊部隊,不擅長防御戰,可現在顧不上了,他們從側翼抄敵后路,夜間沖擊敵炮兵陣地,劫了三門迫擊炮。
沒炮彈,就靠手雷,沒手雷,就點燃柴草,在夜色里制造火力假象。
這一晚,廖耀湘收到報告:黑山守軍不明,多次反撲,有側翼兵力出現,他誤判了,他以為十縱不是孤軍。
林彪等的就是這誤判。
25日夜,東野主力一縱、三縱、四縱、九縱已經完成對廖兵團側翼包抄,后方的十二縱從長春南下封死營口方向,敵人徹底陷入遼西平原中央。
但包圍還差臨門一腳,十縱必須繼續拖。
——《肆》——
不是勝利,是堵住退路的代價
10月26日凌晨,黑山方向,敵人已不再強攻,他們不敢再拼了,部隊開始回撤,調頭想向西南突圍,可退路,已被堵死。
26日正午,東野主力在遼西平原合圍成功,完成了戰役中最關鍵的一次大包抄。
十萬敵軍被困,沒有退路,沒有補給,沒有時間,廖耀湘兵團開始解體,新六軍試圖北突,被六縱攔下,新一軍轉向南線,被十二縱擊潰。
整個兵團進入全面潰敗狀態,此時,十縱終于接到命令:“可以后撤,準備追擊。”
這是一支只剩一半兵力的部隊,許多連隊已經沒有編制,通訊只靠跑腿傳話,炮兵連只剩觀測員和幾門殘破迫擊炮。
黑山阻擊戰結束了,三天零四小時,死守陣地,硬頂敵軍,直到合圍完成。
東野戰報后來寫:“第十縱隊以血肉之軀阻敵三日,為主力合圍創造了戰略窗口。”可在黑山陣地上,沒有人說這話。
戰士們默默收拾彈藥,掩埋戰友,山坡上插著紅布條,那是他們臨時的墓碑。
這場戰役沒有勝利者,只有一群用命換時間的人,敵人全軍覆沒,林彪在錦州電報寫下:“大勝!殲敵十萬!”毛澤東在電報上批示:“遼沈戰役決定性勝利。”
可那一天,賀慶積沒說一句話。
他走過101高地,看著那一塊被翻爛的陣地,沒炮彈坑的地方,是戰士死戰的地方,他知道,如果當初多退一步,這場仗可能就不是今天這個結局。
黑山不是最慘烈的一戰,卻是最關鍵的一環,十縱不是主角,卻成了勝負手。
那三天,不是攻城略地,是堵住敵人逃生的最后一道門,他們守住了,用的不是戰略,是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