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 8日,尹志林千場沂蒙精神宣講活動第167場,來到蘭陵縣向城鎮鄫城前村,進一步挖掘鄫城前村老一輩的革命事跡,推動紅色文化建設發展。山東省志愿服務聯合會理事、山東省職工達人、沂蒙精神傳承人尹志林,與革命烈士后人彭加云、焦俊杰和“支前典范”鄭大娘盛清才的孫子鄭祥玉、鄭祥濤一起,追憶先輩事跡、探討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的相關事宜。這是尹志林第三次探訪鄫城前村。
鄫城前村因位于鄫國故城前面而得名??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帟r期,該村先后有數十名熱血男兒參軍入伍,有9人在戰場上犧牲,被授予革命烈士。他們分別是彭善愣、王二份、蔣成勇、焦福昌、李鋒、彭海振、彭海恩、彭加文、甘長青。其中,只有焦福昌、彭海恩已結婚生子,其他7人均無后人。
焦福昌出生于1917年,1947年10月,在江蘇睢寧的戰斗中犧牲。生前任華野四縱十師二十八團二營五連指導員。當時妻子劉玉英只有24歲。
彭海恩1919年出生,1946年8月,隨山東軍區八師二十三團二營五連在藤縣戰斗中犧牲。當時,妻子曹幫英年僅23歲。
劉玉英、曹幫英兩家僅一墻之隔。烈士遺孀、孤兒寡母、相同的年齡、相同的境遇,讓二人惺惺相惜,不是親姐妹勝似親姐妹,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她們拆掉院墻,兩家并成一家。并雙雙立下誓言:再苦再難也要把烈士的后代撫養成人,絕不再嫁。
每每回憶起母親和兒時往事,彭家云和焦俊杰都是熱淚盈眶。
她們,因戰爭洗禮而忠貞堅韌,用柔弱的雙肩毅然扛起了家庭的重擔,用青春、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奉獻之歌。
鄫城前村還有許多的革命前輩的先進事跡需要挖掘整理。被中共中央華東局表彰授予“支前模范”的鄭大娘盛清才就是其中之一。下一次探訪專門向大家介紹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魯南四大娘之一鄭大娘盛清才感人肺腑的光輝事跡。(張春兄、馮愛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