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媒體《今日俄羅斯》報道稱,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正式任命原陸軍總司令奧列格·薩柳科夫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同時解除其陸軍司令職務。
這位2014年起就執掌俄陸軍帥印、在閱兵中多次擔任總指揮的“老將”,在俄烏局勢焦灼之際被撤職,讓外界嗅到了不一樣的信號。
【薩柳科夫被免去俄陸軍總司令職務】
“老將”退場,是被清洗還是順勢而退?在分析這次人事變動之前,必須要捋清楚薩柳科夫的背景。
這位出身蘇軍體系的老將,常年在俄羅斯陸軍中擔任要職。特別是在前國防部長紹伊古任內,薩柳科夫可謂是其手下的得力干將。兩人之間的關系,在俄羅斯軍政圈子里也是眾所周知。
而近兩年,俄羅斯軍方內部的“清洗”動作不斷,不少涉及貪腐的高層被接連查辦,背后牽扯的不少都是紹伊古當年的“老部下”。因此有聲音認為,薩柳科夫的去職,是普京在徹底削弱紹伊古“遺產”的一部分,是一場深度“去紹伊古化”的延續。
但如果從法律角度來看,薩柳科夫的“退出”并不意外。他即將在5月21日年滿70歲,根據俄羅斯軍官退休制度,這是強制退役的“紅線”。更關鍵的是,普京并未選擇讓他徹底退出舞臺,而是安排其進入國家安全委員會,依舊保有話語權。這一操作,其實更像是一種體面的“軟著陸”,而非政治斗爭中的“被清洗”。
與老將告別,更重要的是:誰來接棒?
據塔斯社等多家俄羅斯媒體披露,現任“中央”集群司令安德烈·莫爾德維切夫上將,將成為下一任俄羅斯陸軍總司令。這位將軍可不是簡單的“空降”,而是在戰場上一步一個腳印打出來的硬角色。
他的代表作——2022年的馬里烏波爾戰役,是俄烏沖突爆發后俄軍少有的“壓倒性勝利”。該戰役之所以關鍵,不僅在于地理位置,更在于烏軍守軍兵力充足、準備充分,按照傳統軍事理論,攻城方至少需要五倍以上的兵力優勢。但莫爾德維切夫手下部隊卻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強行拿下馬里烏波爾,這在當代戰爭史中都是一個“經典案例”。
【莫爾德維切夫或成為俄陸軍新任“掌門人”】
這也解釋了烏克蘭方面為何對其“又怕又恨”:戰爭爆發后,烏方至少三次對外宣稱莫爾德維切夫“陣亡”,結果這位硬漢一次次“打臉回歸”,不僅活得好好的,還屢屢在戰線上表現強硬,直到2023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實現“火箭式晉升”。
這次上位,意味著普京明確傳遞一個信號:俄羅斯不再需要“體制內的穩重派”,而是要讓“能打仗的實干派”來主導陸軍。
更耐人尋味的是,這一換將動作發生的時間點。當前,俄烏沖突進入到第三年,戰局陷入拉鋸。但在外交層面,伊斯坦布爾剛剛開啟一輪低調但敏感的俄烏接觸談判。
這是沖突發生3年來,俄烏雙方戰線全面擴大后第一次直接接觸,外界對此很是關注。但目前來看,此次談判依舊很難取得成果。按原定計劃,5月15日應啟動會談,然而由于各種原因,不斷推遲。目前,俄總統普京、烏總統澤連斯基、美國總統特朗普均宣布不會出席此次談判,接下來談判何時開始、能否達成協議,仍是一團迷霧。
【俄烏伊斯坦布爾談判可能陷入僵局】
不少人以為,俄烏有望通過“談”來打開局面,但普京顯然不這樣想。
事實上,這場談判更像是烏克蘭在美西方支持下的一次“緩兵之計”,希望拖慢俄軍節奏,為戰場調整贏得空間;而特朗普政府則希望借這次調解,給自己重返白宮之后的政治之路“貼金”。
但普京顯然不愿配合這一劇本。此次換將,就是對外釋放明確信號——俄羅斯的戰略重心仍在戰場,不在談判桌。不管你怎么拖、怎么演,俄軍只管打仗。誰敢拿談判當幌子混時間,俄羅斯就加快推進。用中國的一句老話來說,這叫做:“不打無準備之仗,也不給敵人留退路。”
從烏克蘭的角度來看,莫爾德維切夫的上位,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沖擊。原本戰場上就難以抵擋俄軍的攻勢,如今俄軍“戰狼派”上臺,接下來只會打得更狠、節奏更快,甚至可能出現突破性進展。澤連斯基政府如今內外交困,難以承受又一波進攻高峰。
而對于特朗普來說,這場“和談秀”本意是為自己外交加分,結果卻被普京拿來作為戰略緩沖,讓俄羅斯反而搶占主動。特朗普想當調解人,最后反被當成“擋箭牌”。
對烏克蘭來說,未來的戰事只會更加殘酷,而對于全球來說,這場沖突或許才剛剛走入“下半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