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普通家長并不會留意到,很多小學期間的題目存在這樣的情況:它們有一定的年代感,不像每年的大型期末考試或者全市聯考時出的題目那樣是新鮮出爐的。很多練習冊上會收錄往年的一些題目,這些題目比較老舊,很有可能是依據另一套舊的課程標準擬定的。
那個時候培養孩子的目標和現在不一樣,比如在擴展思維這方面,以前的探索和挖掘就更少一些,如今顯然是以更加實用為主了。因為這些老舊題目的存在,有一些家長就很不適應以前那種出題方式。
“我兒子沒做錯!”6+2=8被打叉,老師的解釋讓家長愣在了原地
如果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小明家里有三盞燈,關掉一盞后還剩幾盞燈?表面上看這就是一道數學題,可這時候聰明的家長就發現其中的“盲點”了,他們會告訴孩子,一定要答還剩三盞燈,因為這問題問的并非是房間里還亮著幾盞燈。
而是房間里燈的數量,要是答兩盞的話,那可就把同學給“坑”了。而且不只是數學題,語文題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讓學生用“難過”一詞造句,卻要求不能出現“難過”這個詞。結果你猜怎么著?
最后有位學生造句造對了,他說“我們家門前的馬路川流不息,很難過”,意思就是很難通過。而最近有一道題目徹底惹惱了一位家長,這位家長一看就是個新手,但他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相當一絲不茍。
有一道題目,孩子做完之后第二天回來竟然哭了,因為他告訴媽媽說老師當堂批評他,說這道題只有他做錯了,這對一個孩子來說當然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那讓我們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題目是一道畫圖題,應該不算太難,畢竟是小學低年級的題目。題目說岸上有6只鴨子,水里還有兩只,那么一共有幾只呢?這個同學自然而然得出了6 + 2 = 8只的算式,可老師卻告訴他等寒暑假的時候回鄉下看看爺爺奶奶養的家禽,然后再回來答這一道題。
偏題、怪題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沒必要有那么多
家長們也是研究了大半夜,最后還是通過網友得到了一個結論,原來這張圖里面并不全是鴨子,還有一只鵝,就是那只大一點的,難道家長就分辨不出來嗎?這對現在的城市小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這位媽媽當天還生氣地找上了老師的門,結果老師耐心地給她講解這道題之后,家長瞬間就感覺這氣兒不知道該撒向老師還是出給題人了。這種題就是我們所謂的偏題和怪題。
從家長的視角來看,這類題目脫離了基礎知識,又違背了教學大綱,甚至還可能讓孩子對學科這個概念都產生混淆。如果答案一定要出人意料,那么這只能增強出題人對自身能力的認可,卻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
筆者也詢問了一些老師的看法,有一部分老師覺得這種題目挺有意思的,因為打破常規能夠鍛煉孩子發散思維和拆解問題的能力。況且現在不都在強調創新嗎?這也算是創新的一種。
只是很多這類題型過于陳舊了,它們的出題方式更像是腦筋急轉彎,并沒有切實迎合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所以會讓人感覺很奇怪。但這也給家長們提了個醒,這就是未來教育的一個大勢所趨——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
學生僅有知識是行不通的。并且如果能在學前班進入小學這個階段做好一些銜接,多開展一些思維訓練是非常有用的,這樣一來,他們面對一道題的時候不至于形成一種刻板印象。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