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普寧市第三中學的一則新聞引發熱議。下午兩點,該校組織高一年級學生在烈日下進行大課間評比展示活動,其中包括平板支撐等與地面直接接觸的動作。由于當時氣溫高、地面滾燙,多名學生被燙傷,手部起泡甚至磨破皮。更令人不解的是,學校事后不僅未及時妥善處理,反而發布表揚信,稱贊學生“沒有一人退縮,沒有一人抱怨”。
這一事件讓人不禁想問:運動健身固然重要,但讓學生在大熱天硬撐,甚至燙傷也要咬牙堅持,究竟是鍛煉意志力,還是“沒苦硬吃”的形式主義?
“吃苦教育”要與時俱進
運動健身確實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但意志力的培養不等于“自虐”。平板支撐本身是一項有益的核心訓練,但前提是在適宜的環境下進行。烈日暴曬下的塑膠操場,溫度高達五六十度,直接接觸皮膚極可能造成燙傷。學校明知高溫危險,卻仍堅持活動,事后以“吃苦耐勞”為由表揚學生,這個操作讓小白無言以對。
“吃苦教育”的理念本身沒錯,但必須符合時代特征。不能人為制造無意義的苦難場景,應當關注青少年在學業壓力、社交困境、心理調適等領域面臨的真實挑戰。如果連基本的安全和健康都無法保障,所謂的“堅持”不過是形式主義的表演。這種“沒苦硬吃”的行為,不僅無益于學生成長,反而可能讓他們對運動產生抵觸心理,甚至損害身體健康。
運動要靠毅力而非內耗
從運動來說,無論是為了減肥還是防病,運動都是需要意志力的,但把這種意志力異化成“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要上”的內耗,沒有必要。在這起事件中,學生的手部被燙傷,校方雖事后送醫處理,但燙傷本身完全可以避免。高溫環境下運動,不僅可能造成皮膚灼傷,還可能引發中暑、脫水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運動中的困難應該是自然的挑戰,比如提高體能和耐力、增強靈巧和協作、克服惰性等,而不是人為制造“高溫燙手”風險,這樣的運動就背離了健康的初衷。
真正的健康觀應該是科學、安全、可持續的。學校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應當考慮天氣、場地、學生身體狀況等因素,而不是一味強調“堅持就是勝利”。如果運動變成了一種傷害,那所謂的“鍛煉”就失去了意義。
運動不必“沒苦硬吃”
小白覺得,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觀念存在偏差。他們可能認為,讓學生“吃點苦”是培養毅力的好方法,但忽略了科學性和安全性。真正的教育應該教會學生如何智慧地面對挑戰,而不是盲目推崇“硬扛”。
對個人而言,運動時也要學會判斷——如果環境或身體條件不允許,適時調整或暫停才是明智之舉。真正的強者不是“咬牙忍痛”的人,而是懂得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的人。任何運動健身行為都不能走極端,更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吃苦耐勞固然是美德,但“沒苦硬吃”就是沒事找事。無論是學校還是個人,都應該樹立科學的運動觀,讓健身真正服務于健康,而非淪為形式主義的表演。
來源:大眾健康報
長按識別加南陽家長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